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水滴公司2024年ESG报告:持续深化AI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百件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水滴公司2024年ESG报告:持续深化AI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百件

来源:光明网2025-09-25 18:47

  9月25日,水滴公司发布《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方位披露了水滴公司过去一年在企业管治、技术创新、产品责任、人才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生态等方面的科技探索和实践成果。水滴公司ESG的评级分数继续保持A,依然位于行业前列。

  《报告》显示,一方面,水滴公司持续关注AI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百件,持续提升用户产品体验;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乡村振兴、教育助学、应急救灾等议题,致力于推动社会问题的改善。水滴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沈鹏强调:“作为一家以使命与价值观驱动的创新企业,我们不只将成功的标准局限于短期的经济收益,而是建立在环境、社会和治理能力和谐共生的目标之上,持续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实践。”

  持续深化 AI 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百件

  水滴公司自2019年就开始尝试用AI解决保险供给端不足的问题。依托领先的研发实力,围绕用户需求、高效运营等业务重点,水滴公司自主研发“水滴水守大模型”,于2024年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并获得多项大模型研发专利授权。截至2024年底大模型相关专利累计申请数量48件,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超百件。《报告》显示,2024年水滴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年度研发投入达2.17亿元。

  “水滴水守大模型”可以为保险经纪人和用户提供更专业、准确、易于理解的建议,为整个保险服务链条带来深度的赋能和提效。其中“水滴水守AI保险专家”可进行自然对话达50分钟,可解读7000余种保险产品,覆盖医疗险相关问题10000余种,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保险产品全流程服务。

  与此同时,水滴公司也在持续关注差异化保障需求,推出多元普惠产品,推动保险产品创新,提升保险产品可及性与普惠性,2024年全年累计打造普惠产品174款,带病体保险理赔达3812.8万元。

  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累计救助金额超5000万

  2024年12月25日,水滴筹正式成为民政部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标志着行业进入到更加健康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4年底,在4.7亿爱心人士的捐助下,水滴筹共筹集救助款项675亿元,帮助了340万大病患者。与此同时,基于大病筹款主要依托患者社交网络传播的特殊属性,水滴筹平台还引入了公众举报机制,邀请公众一起参与监督,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救助。

  《报告》显示,水滴公司自2021年起陆续在浙江缙云、海南、广州与各地医保、民政部门开展政社救助衔接与协同。截至2024年底,通过浙江缙云“缙情帮”医保防贫应用共计救助632人,动员社会参与金额达1387.96万元;通过海南“海惠帮”多层次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共计救助1929人,累计救助总金额超过3900万元。利用互联网平台机制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水滴公司的探索切实减轻了大病患者的就医负担,成为了现阶段社会救助体系及医疗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救助 乡村医务室覆盖50万余受益人

  水滴公司始终以“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为使命,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内核。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覆盖保险保障、大病救助、医药创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报告》显示,水滴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乡村振兴、教育助学、应急救灾等议题,推动社会问题的改善。其中2024年建设乡村医务室30间,累计建设医务室167间,覆盖50万余受益人。

  本次《报告》首次披露了范围一至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源、废弃物管理数据。其中,水滴公司自身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02.22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33.32%。此次披露标志着水滴公司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数据精细化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李晶)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