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两山”理论澜沧实践景迈山新风貌品鉴之旅正式启动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两山”理论澜沧实践景迈山新风貌品鉴之旅正式启动

来源:人民政协网2024-10-24 18:04

  人民政协网10月23日电(记者 刘喜梅)10月22日,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健康世界”为主题的“两山”理论澜沧实践景迈山新风貌品鉴之旅在普洱澜沧正式启动。一龄集团云南医养综合体新成果精彩绽放世遗之地景迈山,为澜沧实践“两山”理论带来新风貌。

  据了解,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积极践行“两山”理论,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景迈山”“普洱景迈山茶”等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创新迭代景迈茶生态产业,全面践行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云南省探索出了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绿水青山世代相传、点绿成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被普洱澜沧宜居、宜养、宜旅的医养旅游环境,以及区域位置、人才资源、营商环境等因素所吸引,2022年,一龄集团与上海九泽集团以超前的战略思维棋落澜沧芒云山和景迈山,积极参与“两山”理论澜沧实践,加快放大“茶+”乘数效应,以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综合开发能力、平台运营能力,高标准、高起点布局打造云南一龄医养综合体。两年来,云南一龄医养综合体在澜沧的茶马古窖、栖云一龄星空酒店、景迈六时医养度假酒店、云南一龄心身疗愈医院等项目相继投营,古树茶小镇预计2025年6月将建成投营。

  一龄集团董事长李玮表示,将一龄模式和景迈山茶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以健康产业为核心,促进茶医养、茶文化、茶产业、茶旅居、茶艺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圈,带动周边古寨旅游、茶文化、茶产业、茶医养质效齐增,是一龄集团云南医养综合体的发展目标。未来,一龄要努力成为推动澜沧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之一,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输出一龄方案,贡献一龄力量。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