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传统与现代交融 古井贡酒点亮春节期间八大晚会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传统与现代交融 古井贡酒点亮春节期间八大晚会

来源:光明网2024-02-04 11:10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万家灯火中传递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在这个充满欢笑与传统的佳节里,央视春晚作为国人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承载着亿万家庭的美好回忆,更是新春文化盛宴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古井贡酒再次成为2024年央视总台春晚的独家特约赞助商,与春晚携手,共同开启一个充满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龙年庆典。

传统与现代交融 古井贡酒点亮春节期间八大晚会

  过龙年,庆祝吉祥和谐中国年

  鞭炮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千家万户的门前都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和对联,街道两旁的树木也被彩灯装点得绚烂夺目,便迎来了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它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承载着对新一年的热切期盼与美好祝愿。尤其是当这个春节恰逢龙年,这份期待便愈发浓烈。

  在中国文化中,龙不仅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更是吉祥和繁荣的代表。人们相信,龙年承载着特别的意蕴,能够带来好运和成功。因此,各种庆祝活动、传统习俗和家庭聚会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井贡酒与龙年的结缘,与全国人民一起为祖国大家庭强盛和谐欢欣鼓舞。

  喝古井,品鉴“酒中牡丹”好滋味

  古井贡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始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和酿造方法进献给汉献帝刘协,“贡酒”美名自此而始。古井贡酒以“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独特风格,赢得了现代人的喜爱,被誉为“酒中牡丹”。

  古井贡酒之所以能够历经岁月而愈发醇香,源于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和非凡的品质。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已于2021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每一滴古井贡酒都凝聚了酿酒师们的智慧与汗水。酿酒师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力求使每一瓶出厂的酒都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古井贡酒的品牌故事中充满了无数匠心独运的传奇,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井贡酒的卓越品质,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酿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古井贡酒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官方宴请,一瓶古井贡酒总能增添几分喜悦与温馨。在龙年这个特别的年份里,古井贡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喜悦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

  看春晚,感受文化盛宴新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自1983年首次播出以来,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年度电视节目之一。每年的除夕之夜,无数家庭聚会围坐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这一盛大的文化演出。春晚凝聚了全国观众的目光,通过歌舞、小品、杂技等多样化的节目形式,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古井贡酒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成功成为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多年的官方合作伙伴。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古井贡酒的品牌形象,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曝光机会。通过春晚这个平台,古井贡酒得以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华人展示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文化底蕴。

  为更好地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全国人民带来属于古井贡酒的独特风味,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外,古井贡酒更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元宵晚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戏曲晚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中国诗词大会》、江苏卫视《2024春节联欢晚会》、江苏卫视《2024元宵晚会》、安徽卫视《2024春节联欢晚会》以及安徽卫视《2024元宵晚会》,在整个春节期间为大家贡献更多精彩节目,共同欢度新春。

  作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贡酒不仅仅是年夜饭上的佐餐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举杯之间,我们不仅品味着古井贡酒的醇香,更感受着龙年的瑞气与祥和。过龙年,喝古井,看春晚,让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美妙伴随我们度过一个难忘而又充满希望的春节,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李文)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冬会丨中国健儿交出满意“答卷”

  • 亚冬会|冰月同辉,亚冬同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2025-02-11 09:32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2025-02-11 09:31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2025-02-11 09:30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2025-02-10 09:52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2025-02-10 10:16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025-02-10 10: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