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宜家以绿色循环“链”动可持续的未来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宜家以绿色循环“链”动可持续的未来

来源:中国青年网2023-12-07 15:49

  一家公司的碳足迹不仅存在于自身的运营过程,大量的碳排放更来自于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何有效加强对供应链、乃至全价值链碳排放的管理,俨然已成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近日,宜家举办了一场价值链“碳”索之旅,分享了宜家价值链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与现场来宾共话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自1990年结缘中国以来,33年间宜家持续深耕并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携手并进共同成长——不仅逐步在华打造出了一条完整、高效、连贯的价值链体系,更努力通过一系列可持续发展举措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消费者、社会和地球带来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在产品中采用更多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还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气候足迹的努力几乎贯穿了宜家价值链的全过程,它们环环相扣实现绿色循环,协同发力为大众“链”动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绿色「链」动,从可循环的设计开始

  宜家希望从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产品开发是宜家价值链的起点,遵循民主设计理念,宜家从产品开发之初就将可持续性考虑在内,并朝着让产品更可循环的方向而努力。

  宜家重点关注所用材料的可再生、可回收属性,并对循环材料的使用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期发挥其最大的循环能力。“在我们看来,从开发伊始便全‘绿’以赴,这对于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宜家产品开发中心东亚区董事总经理董朝兴向到场来宾分享道,“目前,宜家60%的产品都基于可再生材料制成。以再生涤纶为例,一直以来,市面上广泛应用的再生回收涤纶纱线主要由塑料瓶制成,而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宜家的一个合作伙伴研发出一项创新技术,可对纺织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涤纶废料进行回收再造,重新制成涤纶纱线并再次用于生产。正是得益于这项技术突破,我们真正实现了涤纶纺织品的循环闭环,而且此项技术已经被我们应用到了床品、家用纺织品以及地毯等新产品的开发中。”

  图:宜家产品开发中心东亚区董事总经理董朝兴 现场发言

  这只是宜家循环业务的一个缩影,它们都指向一个更可持续的承诺——到2030年,宜家的目标是:能够在开发阶段,定义所有产品的生命周期,所生产的产品只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并且提供100%可循环产品。

  “制造绿色”的工厂,「链」动“绿色制造”

  生产是价值链中含碳量较高的环节,如何减少这部分的碳排放在“链”动绿色循环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宜家,我们认为绿色价值链上的工厂不仅要制造出气候友好的产品,更要在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生产技术等方方面面逐‘绿’而行,努力减少生产活动中的碳足迹,以实现可持续的高效生产模式,全面走向‘绿色制造’,” 宜家供应东亚区总裁陈慧现场表示。

  图:宜家供应东亚区总裁陈慧 现场发言

  在宜家配件中国南通工厂,宜家配件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翔宇介绍道:“从厂房顶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到工厂实现100%可再生电力的使用,再到回收雨水用于植物灌溉,这都体现出我们在节能、用能方面的努力。”宜家工业南通工厂总经理Vitalijs Konstantinovs更是表示:“宜家工业南通工厂早在2015年便开始布局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实现年发电量800万度,可覆盖工厂耗电的50%。”

  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可循环发展的同时,宜家还善于发挥协同效应,通过帮助合作伙伴向100%使用可再生电力过渡,更好地为中国提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目前,超80%宜家中国合作伙伴已使用可再生电力,助力宜家在中国减少了6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宜家更是将用“材”智慧贯穿于生产环节。一方面,通过提高原材料使用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并凸显减碳效应,宜家工业南通工厂对木质废弃物再利用率达100%便是其中一个生动实践;另一方面,宜家正在积极探索回收材料的高效利用模式,使其重新进入“绿色制造”的循环。比如宜家配件中国与商场通力合作,仅2023财年,便有来自宜家商场约11,000吨的零散废纸被宜家配件中国循环使用,返回纸厂原料再造。此外,宜家更发现了外卖废弃塑料餐盒的再利用价值,经一系列工序处理后可“摇身一变”成为由回收丙纶制成的地毯(计划于2024年上市),这将能帮助其每年减少碳排放3.6万吨。通过这一塑料业和纺织业的“跨界”之举,宜家希望将中国回收原材料的优势推广至全球。

  绿色新运力,「链」动减碳“加速度”

  “品质是宜家的重要承诺。” 宜家测试及培训中心总经理Lars Wretman表示,“作为宜家产品质量的把关者和‘守门员’,我们始终用严苛的标准去检验每一款产品,并不断开发新的测试方法,提供更多高效精准的测试服务。”

  在宜家测试及培训中心经过层层把关和严格测试后,安全优质的产品将正式“上路”。仓储与物流连接生产和销售端,是价值链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减少气候足迹的关键。深谙其重要性的宜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30年,每次运输(从合作伙伴处到宜家仓库和商场)需要减少约70%的排放量。为此,宜家多年来持续加码布局绿色物流,以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和示范效应为抓手,全力打造绿色物流网络和绿色仓储理念。

  一直以来,宜家致力于将非化石燃料、零排放技术整合到宜家物流运输系统中。其中,氢燃料电池重卡在中国投入使用是宜家在零排放技术应用方面的一大重要里程碑。同时通过协同上下游合作伙伴,为推动物流运输业的去碳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宜家氢燃料电池重卡

  2023年被评为上海市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的宜家奉贤物流分拨中心,也是此次“碳”索之旅的重要一站。通过参观高度自动化的仓库、AGV无人叉车、使用自动包装机等体验,到场来宾收获颇丰。在这里,宜家贸易中国董事总经理乔华分享道:“我们正着力将宜家物流分拨中心打造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性仓储物流企业标杆,这其中有诸多成果都令我们倍感自豪。例如分拨中心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超95%的可循环材料再利用,能源消耗仅为行业均值的50%。我们会以热忱之心,持续助力可持续发展。”

  “小改变,大不同” , 携手大众共创绿色可持续未来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绿色、健康、可持续作为消费决策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秉持着“益于人类,益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宜家也借助其家居行业专业的知识,以前瞻性的理念激发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生活的热情,并为人们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绿色消费和生活选择。目前,宜家在中国大陆市场提供超过4,000种可持续维度尤为突出的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可持续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除了带来更多可持续产品,宜家零售也在消费场景、消费动线等方面创新融入绿色可持续元素,比如线下商场内展示产品可持续亮点和解决方案灵感的可持续绿色动线,在此次“碳”索之旅中,宜家商场通过展示新设立的“绿色可持续家居生活专区”,分享极具绿色生活灵感的消费场景,鼓励消费者践行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宜家始终相信“小改变,大不同”,希望鼓励消费者通过细微的绿色消费选择在无形中助力可持续发展进程,并通过聆听他们的需求与反馈,启迪产品开发,宜家价值链的下一个循环由此开始。

  与宜家家居同属英格卡集团的英格卡购物中心,2023财年在中国的所有项目都100%完成了英格卡集团节能减碳的硬指标,并和所在社区、合作伙伴推广更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比如,与宜家在中国联手推出了“焕新生活设计节”、“荟绿星球One Planet” 等一系列可持续概念活动,通过衣食住行用五个维度,向消费者和品牌商户展示低碳生活的新灵感。

  宜家近三分之二的气候足迹都与供应链直接挂钩。因此,提升全价值链的循环低碳和资源效率,将为实现一个更可持续的明天注入重要动力。未来,宜家将继续秉承“益于人类,益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链”动贯穿产品开发、生产、测试、仓储及物流直至零售的价值链全周期,让绿色循环协同发力,以期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国南戏展演启动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