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十一月的一个清晨,国网湖北营销中心现场检验室的汪师傅打开手机APP,接收了当天第一个任务工单:前往500kV大别山电厂进行互感器检测。他或许没有意识到,从他指尖确认任务的那一刻起,这张小小的电子工单,便开启了一场被“智慧”全程守护的安全之旅。
第一站:计划源头——“聪明”的云端大脑
在汪师傅出发前,这张工单已在中心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平台”上完成了它的“预习课”。系统自动识别出这是四级风险等级作业,并同步推送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典型样票。过去,这些需要老师傅凭经验判断;现在,平台的“智慧大脑”从源头上为每一次作业量身定制了“安全说明书”,杜绝了计划管控不到位带来的潜在隐患。
第二站:人员关卡——“数字驾照”为能力画像
“嘀——”在基地门口,汪师傅通过人脸识别闸机,扮演着“数字哨兵”的人员资质库系统随即被激活,对他进行了一次无声的“岗前快筛”。系统界面绿灯亮起,显示他的作业资质、安全认证与本次任务类型完全匹配,准予放行。这套动态管理的资质库,如同一个严格的数字关卡,能够自动识别并拦截任何资质不符、认证过期或状态异常的人员,从源头上将不合格者精准“拒之门外”,确保进场作业的每一个人都“持证上岗、安全达标”。
第三站:作业现场——“会思考”的云上督查
变电站内,汪师傅和同事按照APP上传来的标准化流程稳步操作。随后,在一百多公里外的营销中心,督查员正通过屏幕关注着现场的回传画面。“以前我们是‘人盯人’,眼睛累,覆盖面还有限。现在有了‘云管控’,相当于给每个现场都配了一位不知疲倦的‘督查官’。”督查员介绍道。
尾声:安全落地 温暖回家
当天任务顺利完成,汪师傅的电子工单在系统中确认归档。这场从云端到现场,再从现场回归云端的闭环,正是国网湖北营销中心“三个全覆盖”安全管控体系高效运转的缩影。“现在干活,心里特别有底。”汪师傅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说,“每一步都有标准,背后还有‘聪明’的系统保驾护航,我们安心,家里人也放心。”
据悉,下一步,国网湖北营销中心将继续为这张“工单”注入更多智慧基因,实现安全管控从“实时监控”向“超前预测”的跨越,让电网安全防线更加主动、智能与可靠。(孙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