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产业向“绿”加速跑 雨山区崛起绿色新材料产业硬核力量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产业向“绿”加速跑 雨山区崛起绿色新材料产业硬核力量

来源:光明网2025-11-25 14:45

  初冬时节,在雨山经开区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四氧化三锰生产车间,巨大的生产设备正在自动运行,原料在密闭系统中完成着一系列转化。工位上的技术人员通过智能系统监控着整个生产过程,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精准可控。

  “这是我们新建的四氧化三锰生产线之一,目前公司已形成8.5万吨的年产能,其中电池级产品达3.5万吨,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中钢天源总工程师裴晓东介绍,四氧化三锰是制备软磁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料,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公司2025年1-9月四氧化三锰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30%。

  作为“工业粮食”,磁性材料不仅是传统家电、电机的核心材料,更是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的基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马鞍山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日渐沉重。

  转变始于新一轮产业布局。依托宝武马钢提供的原材料优势和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条件,雨山区重新规划磁性材料产业发展路径。“我们不仅要复活‘老磁都’的品牌,更要打造以高端、绿色为特色的‘新磁谷’。”雨山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袁振说。

  近年来,雨山区坚持“外引内育、链式发展”,推动磁性材料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目前,全区已集聚中钢天源、新康达磁业、鑫洋永磁、海光电子等43家产业链企业,形成“原材料—磁性粉料—磁器件—磁性电子元器件”的完整链条。2024年,雨山经开区磁性材料核心企业实现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6.6%。

  磁性材料产业的“绿色蜕变”,正是雨山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在新康达磁业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操作精密仪器测试软磁铁氧体磁心的功耗值。2015年,这家企业从南京整体搬迁至雨山区。“当时看中的就是这里的产业基础和原料优势。”公司副总经理赵光指着一批正在打包的软磁铁氧体磁心说,这款磁心用在光伏逆变器上,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元件。新康达磁业的迁入填补了雨山区软磁领域的空白。

  创新是产业“拔节生长”的关键支撑。目前,雨山区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个,其中中钢天源牵头组建了磁性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高端磁性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平台。雨山经开区汇聚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形成了强大的创新矩阵。

  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完善。目前,雨山区正聚焦高性能钕铁硼、非晶/纳米晶软磁、高温超导材料等高端领域,积极抢占国内高端磁性材料市场,推动产业链条从磁性材料到新能源电池,再到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不断延伸。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雨山区的磁性材料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去年成功举办的长三角磁性材料行业协会联盟会议、全国磁性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等行业盛会,以及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上海天地软件园、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等长三角开发园区达成的战略合作,正不断增强着这片热土的“磁吸效应”,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能。

  展望未来,按照规划,到2027年,全区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0亿元,一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崛起。从传统磁性材料到新能源材料,从高能耗生产到绿色制造,雨山区的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老产业正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张令琪 谢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25考研季科技类专业科普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