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消费升级 进一步释放首都消费市场潜力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推动消费升级 进一步释放首都消费市场潜力

来源:光明网2025-11-20 16:49

  作为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北京市2024年社零总额达1.4万亿,消费结构不断变化,提质升级趋势明显。要进一步有效激发内需,把握住“能消费”(物质基础)、“愿消费”(市场信心)、“易消费”(环境体验)三个关键所在,通过深化提振消费举措,构建高效顺畅的长效机制,充分释放首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潜力。

  收入保障与民生托底,筑牢根基“能消费”。“能消费”是消费行为发生的前提,其核心在于通过收入提升与民生保障增强居民的消费底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长远,对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抓住了提振消费的“牛鼻子”。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需立足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扎牢消费增长的坚实基础。对于北京,要立足超大城市特点,构建多维度的收入与民生支撑体系,为提升消费能力筑牢基础。

  在收入提升方面,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扩大高质量就业,依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优势产业创造高附加值岗位,同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给予首贷贴息、税收减免等支持,间接带动居民收入增长。针对灵活就业群体,完善社保全覆盖政策,降低收入波动带来的消费顾虑,有效提升边际消费倾向。在民生托底方面,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公共投入,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将更多收入释放到消费领域。拓展乡村生态富民多样化路径,完善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农民依靠生态优势“富起来”。

  供给升级与场景创新,激活动能“愿消费”。 “愿消费”的核心是新需求引领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也是创造有效需求的关键所在。要坚持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协同推进,以服务消费为重点,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激活消费内生动力。要通过品牌培育、业态融合与场景创新,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让消费者从“有能力消费”转向“主动愿意消费”。2025年北京市场总消费规模预计将超过三万亿,但在优质产品、服务及新型消费业态方面,供给体系仍存在短板,制约了居民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多样化、差异化的优质消费供给,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创造有效需求。要深化文商旅体展融合,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打造“非遗+旅游+消费”主题线路,推出中轴线文创产品、特色美食套餐等融合产品;鼓励品牌跨界联动,推动老字号与潮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壮大国货潮品供给规模。要不断完善政策和资金支持,持续优化政策向餐饮等民生领域倾斜,通过精准施策助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推动行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出一批符合首都消费定位的特色品牌,增加更多优质服务供给。要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消费增长极,从消费品牌入手,拓展新消费场景,打通全渠道消费链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领新型消费迈向新高度。要以丰富供给、提高质量为抓手,聚焦产品、服务短板与新型消费领域关键问题,通过供给端的多元化创新,精准匹配消费者从物质满足到精神体验的升级需求,促进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持续点燃消费热情。

  环境优化与监管革新,便利体验“易消费”。“易消费”聚焦于降低消费的交易成本与风险,通过制度创新与基础设施完善,让消费过程更便捷、更安心。这是完善消费服务体系、增强消费者满意度的核心要素,更是激发消费活力、促进市场繁荣的坚实基石。要着力营造规范有序、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构建“有时间、有保障、有设施”的消费生态,让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乐消费。要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从审批优化、设施升级、维权保障等多方面发力,构建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要完善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打响“北京购物”品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适应消费新业态需要的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制定大型活动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标准,创新数字化监管方式,降低安全管理成本。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严格落实扫码检查,完善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对新模式、新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管理,探索更多消费场景“一件事、一次办”。只有坚持法治先行、诚信引领,坚持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建设诚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费环境,才能激发更大的发展动能。

  激发消费新动能是个长久的课题,只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能消费”层面,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在“愿消费”层面,不断优化消费供给质量,在“易消费”层面,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就一定能释放消费巨大潜力,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耿英贞)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