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诗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近日,华为在北京召开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并公布其第六届“十大发明”评选结果。其中,鸿蒙全栈架构创新技术获评“十大发明”创新成果,彰显了其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为行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重要价值。
技术升维:全栈架构打造丝滑安全新体验
后台同时使用多个应用不卡顿,多任务切换丝滑流畅,分享图片、视频或文档时加密的文件无法被截屏或录屏,只有授权用户才能打开......这些让手机或系统用起来更丝滑、更流畅、更安全的核心需求如今都成为了现实。丝滑安全体验的背后,是鸿蒙全栈架构创新技术的全方位支撑。该技术作为鸿蒙操作系统的核心支撑架构,实现了手机、平板、智能穿戴等跨终端设备的无缝协同,让技术从冰冷的参数变为深入日常生活使用场景的“好用”体验,为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打下基础。
其中,方舟引擎通过在并行计算、以存代算和端云协同三个技术方向上同时突破,让软、硬、生态高效协同,从系统到应用生态全面提升流畅度。在最近发布的鸿蒙6上,方舟引擎全面升级,流畅度比鸿蒙5再提升15%,相比鸿蒙4提升40%,而且在游戏等高负载场景下效果更为明显。同时,星盾安全架构从底层内核到应用生态进行颠覆式安全创新,引入了系统级的加密分享机制,让分享数据的主动权掌握在用户手中,分享更安全。

当然,鸿蒙生态的发展绝不是华为的孤军奋战,也不是“适配即终点”,而是不断进化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企业与平台正在成为“鸿蒙合伙人”。目前,鸿蒙开发者已超800万,规模持续扩大。公开数据显示:一年多以来,累计有9000多个应用参与了70多种系统级创新体验的联合打造,接入了碰一碰、实况窗、系统扫码等能力,让开放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护航:研发投入与技术分享并重
“如果只是把旧东西做简单堆叠,那或许不该称为真正的创新。”鸿蒙全栈架构创新技术发明人代表孙杰博士表示,“创新,是需要换一个角度和维度去思考问题。华为的特别之处在于,我们不仅有世界顶级的工程师,还有一群愿意钻研数学应用的科学家。理论不只是写论文,更要接受实践的考验,在产品中落地应用。”
孙杰带领团队研发鸿蒙的故事是华为众多研究人员用智慧和坚守创造无限可能的缩影。这种坚持一定程度上源于华为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据了解,华为坚持将每年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过去四年高达20%以上。2024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人民币,占全年销售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人民币。同时,华为将大量的创新成果通过专利的方式向业界公开,与全世界分享,截至2024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变化,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产业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华为愿意同千行百业协同,实现产业融合。在此过程中,技术分享将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要充分保护知识产权。
构建沃土:知识产权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在当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时代,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石。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主体提供了稳定预期,使其敢于进行长周期、高投入的研发活动,并将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像华为这样的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入围数量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
鸿蒙全栈架构创新技术的成果表明,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市场认可的技术产品,进而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目前,华为通过开源、专利许可、标准贡献等多种方式,让技术价值在产业协同中实现最大化。2024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约为6.3亿美元,累计已有48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或间接获得华为的授权许可,而华为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更是达到累计许可收入的三倍,这种“既收费也付费”的平衡策略,体现了华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也构建了良性的产业生态。
持续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正是鸿蒙系统得以稳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众多科技企业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基石。随着全球知识产权体系的持续完善,期待更多企业秉持开放协同、尊重规则的理念,以长期投入夯实技术根基,以合作共赢拓展生态空间,共同塑造一个创新涌动、智慧共享的数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