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5年10月20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光明网《经济光明论·专家谈》专栏推出系列专家解读稿件。
本期邀请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向宏,阐释《数字中国建设按下“快进键” 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数动力”》。
作者:
张向宏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为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狠抓落实,全面系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面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痛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基础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产业发展、应用场景建设、数据市场一体化建设等核心环节,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数字中国建设快速发展。
加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出台了政务数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可信数据空间行动计划、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等30多项政策文件。
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等6条技术路线的试点试验,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培育壮大数据产业。鼓励企业围绕“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大力发展数据业务,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布局建设国家数据标注基地,鼓励各行业各领域创新“链主”方式打造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深化数据创新应用。举办全国“数据要素×”大赛,发布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中加强场景应用,以场景应用引领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
推动数据市场建设。发挥数据交易机构的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孵化新产品、探索新场景,吸引各类主体参与数据市场建设。
二、蹄疾步稳,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指引下,国家数据局等部门齐心协力、锐意改革,各行业、地方和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数据制度供给充沛。围绕数据“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保安全”等问题,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制度供给力度。在“供不出”方面,出台了《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等“1+3”政策体系、《加快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在“流不动”方面,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等。在“用不好”方面,出台《“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关于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中加强场景应用的实施方案》等。在“保安全”方面,出台《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更好促进数据要素时长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等。此外,商务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和全国各省市,都出台了促进数据要素化价值化相关政策,数据要素制度供给空前充沛。
数据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冠绝全球。截至2025年9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8.65亿,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算力基础设施全球领先。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数达1085万个、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启动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各项指标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建设探索前行。分两批遴选60个城市和行业开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试点,6条技术路线加快融合。其中,首批18个城市数据基础设施节点建设,覆盖北京、南京等核心城市,并实现设施间互联互通,孵化上百个业务场景。
数据产业澎湃发展。数据资源体系初步形成。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政务数据共享、公共数据开放、各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量达51个,国家公共数据登记平台已登记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行业高质量数据集规模达500P。数智技术创新突破。数据人工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数据化态势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渗透到数据“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数据智能采集、智能标注、智能加工、智能测试等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智产品形态丰富。数据采集加工服务、数据类软件产品、专业数据产品、数据流通及其他专业服务、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人工智能产品等七大类共37项数智产品。数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用、数据服务、数据安全、数据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等七种数智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全国数智企业数量近43万家。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全国数智产业规模为6.78万亿元,并形成以北京、上海、杭州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型,呼和浩特、贵阳为代表的资源集聚型,温州为代表的安全流通型,东莞、苏州为代表的应用牵引型等不同特点的数据产业集聚区。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快建设。“东数酉算”工程稳步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逐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全国一体化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正加快构建。全国24家数据交易机构实现互认互通。国家公共数据登记平台实现“一数一码,一地登记,全国通用”。
数据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在城市治理领域,数据要素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基层治理、体育赛事、城市规划等各领域场景应用,就业、社保、健康、卫生、医疗、救助、养老、助残、托育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以及城市群数据打通和业务协同,实现经营主体注册登记、异地就医结算、养老保险互转等服务事项跨城通办和区域协同治理场景。在工业制造领域,数据要素广泛应用于创新研发模式、推动协同制造、强化区域联动、开发使能技术等场景。在现代农业领域,数据要素广泛应用于提升农业生产数智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追溯管理能力,推进产业链数据融通创新,培育以需定产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等应用场景。在商贸流通领域,数据要素广泛应用于拓展新消费、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品牌、推进国际化等场景。在交通运输领域,数据要素广泛应用于提升多式联运效能、创新商渔船防碰撞、航运路线规划、港口智慧安检等,挖掘数据差异化信贷、保险服务、二手车消费复用价值,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等场景。在金融领域,数据要素广泛应用于信贷业务管理、保险产品设计、承保理赔服务,以及反欺诈、反洗钱能力等场景。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要素广泛应用于精准诊疗、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等场景。
三、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
“十五五”时期,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将进入全面应用期。我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数据技术将实现根本性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升级,隐私保护计算、密态计算、数据使用控制、数据沙箱、数据空间、数据元件等技术将加快融合创新,既能促进数据大规模流通,又能确保数据安全的数据安全流通技术将实现突破。
数据基础设施将初步建成。随着数据安全流通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全国一体化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将初步建成。“数据工厂”将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业态。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将持续丰富拓展。算力资源“一盘棋”、算力监测“一本账”、算力调度“一张网”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将建设形成。
数据产业将蓬勃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行各业应用不断普及和深入,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的需求将井喷式增长,面向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的构建,围绕数据“采存算管用”各环节,将形成大批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用、数据服务、数据安全和数据基础设施等各类数据企业。并在技术、资源、应用、政策等具有优势的地方,形成数据产业集聚区。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将初步形成。各地将不断完善数据市场制度规范,培育壮大数据交易机构、数据企业等经营主体,深化建设可信数据空间等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数据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流通交易日趋活跃、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将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杨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