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南京加快布局、高歌猛进,奋力冲刺机器人产业万亿蓝海。对此,南京税务部门积极响应,持续靠前服务、精准施策,助力抢占先机打造“机器人之城”。
2024年11月,《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计划到2026年跻身国内机器人产业第一梯队,打造国内“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标杆。
“感谢税务部门‘一对一’辅导健全台账和归集资料,公司研发项目管理日益合规,可以放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南京某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何灵军介绍,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费用核算中,企业为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设置研发属性代码,只有具备研发属性代码的人员费用,以及其产生的相应费用才能归集到相应研发项目。
除了提供合规享受税惠政策辅导,南京税务部门还以“数据+服务”双轮驱动,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进行全生命周期风险扫描,从发票管理、合同履约到跨境业务开展全链条“健康体检”,全方位支持机器人企业合规健康发展。
近五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即将进入“下半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南京机器人调整产业布局,形成覆盖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等多场景应用的产品体系,实现若干个全球首创。
在园区的某机器人有限公司,一款最新研发的“无际”工业机器人正搭载自研仿人灵巧手进行操作。它有着与人类相似的关节构造和灵巧程度,能够完成从地面到2米高度的全范围作业。“其实,我们成立仅一年时间,刚刚申请了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税务负责人陈苏南说,“感谢‘税无忧’科技护航团队上门辅导,不仅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中的关键税务问题,还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申报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风险点,及时补足短板、打消顾虑。”
不仅如此,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南京税务部门联合科技、财政、工信等部门,制定机器人企业梯度培育服务计划,聚焦企业从产品研发到投产迭代过程中的核心需求,通过个性化申报辅导、深化“税银互动”、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国别税收专题辅导等措施,用心用情化解企业创新、融资、跨境投资等方面“成长的烦恼”。
在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面对机器人产业短板,南京也在积极行动,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速竞攀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今年3月,南京正式揭牌成立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发布汇聚60余款机器人的“能力清单”和需要500多台机器人上岗的“机会清单”,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进一步促进供需对接。
“近年来,税费服务越来越精准化、智能化。我们在电子税务局就能实时查看税费减免情况,系统会自动推送个性化政策、可享受权益、应履行义务和待处理风险,非常贴心。”某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徐宇嘉说,该企业2025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共计220多万元。在税费政策“活水”的精准滴灌下,该公司研发打造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其智慧服务机器人已拓展到金融、政务、医疗、养老、文旅等广泛领域。
此外,南京税务部门针对全市机器人企业进行名单制服务,建立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台账,确保应享尽享、合规快享,并常态化开展“进园区、进企业”等各类惠企专场活动,让税惠红利精准滴灌机器人企业,为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南京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在“政策找人”上再提速、税费服务上再提档、合规引导上再提效,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及时跟进纾困解难,为南京打造“机器人之城”注入强劲“税动力”。(宁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