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5年10月20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光明网《经济光明论·专家谈》专栏推出系列专家解读稿件。
本期邀请到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世强,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李若雪,阐释《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作者:
刘世强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若雪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既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详细部署了“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战略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起新的历史坐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只有将“十五五”规划谋划好并加以有效落实,才能既着力巩固已有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又破除瓶颈制约、解决短板弱项,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确保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在未来五年中取得决定性进展。
对此,全会从七个方面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了科学设定。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强调经济增长需要保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特别是将“居民消费效率明显提高”作为重要指标,凸显了消费在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意味着将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加速推进,在解决卡脖子难题方面取得决定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的跃升。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提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具体指向。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对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勾勒出以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引领的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新图景。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为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建设平安中国提出新的要求。这些目标统筹考虑了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是具有引领性、系统性的目标体系,为“十五五”具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总体方向与发力重点。这些目标的顺利实现,必将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举措。全会坚持问题导向和战略导向相结合,从十二个方面对“十五五”时期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战略部署,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总体把握。
一是“提质量”,强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突破。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凸显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一方面,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推动化工、机械、造船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与绿色转型,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和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打造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全会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质量提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特别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些安排都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战略导向。
二是“惠民生”,推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与民生保障提质。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要体现为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会围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战略安排。一方面,全会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具体从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房地产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务实举措。另一方面,全会从其他维度聚焦人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上,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强调“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上,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美丽中国等版块的战略举措也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
三是“稳安全”,筑牢全方位的安全防线。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进行了科学判断,指出“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强调要“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由此可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形势趋向复杂严峻,只有树牢底线思维、织密安全防线,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全会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十五五”时期的重大任务,并从多个方面做出具体部署,包括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要构建集风险识别、防范应对、社会动员、评估反馈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建设体系,着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是“促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当前,个别国家将自身国家利益凌驾于各国利益和普遍规则之上,大搞贸易制裁、脱钩断链、筑墙设垒,推动世界逆全球化来势汹汹。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中国将坚定站在开放、合作、共赢一边。全会针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巩固货物贸易优势、推动服务贸易升级、扩大数字领域开放;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以高标准营商环境塑造吸收外资新优势,并加强对外投资的优化与管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这些举措既将大大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也将为世界各国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赵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