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5年10月20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光明网《经济光明论·专家谈》专栏推出系列专家解读稿件。
本期邀请到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对外合作部干部石以涛,阐释《以体制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作者:石以涛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对外合作部干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明确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律,彰显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针对性。
一、深刻领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必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新发展阶段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演进来看,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从明确“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到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再到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有效制度载体,而“高水平”的明确指向,正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抓手。
从现实需求来看,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一方面,传统发展模式下的要素约束日益凸显,亟须通过体制创新释放新活力;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要求我们加快完善制度型开放格局,以高水平体制优势对冲外部风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部署,既立足国内发展实际,聚焦经营主体活力、要素配置效率等核心问题,又着眼全球竞争格局,强调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的提升,为实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二、准确把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核心在于处理好“活力与秩序”“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根本前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全会明确要求“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既体现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又针对性地回应了当前市场主体面临的准入壁垒、要素获取不平等、权益保护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在同一赛道上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才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关键支撑。要素流动的顺畅与否、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活力成色。全会强调“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直指当前要素市场存在的价格扭曲、流动不畅、配置低效等痛点。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到数据、技术等新型要素,只有打破地域分割、行业垄断,健全市场化定价机制,才能让各类优质要素向高效益领域集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肥沃土壤。这既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是重要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高水平宏观治理。全会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深刻把握了政府与市场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弱化市场功能,而是要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弥补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秩序,实现“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动态平衡。特别是通过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加强政策协同配合,能够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为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三、扎实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将制度部署转化为具体实践,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一是以系统思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聚焦经营主体活力激发,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也要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科技、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建立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加强各项政策的衔接协调,避免“合成谬误”,确保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二是以创新举措完善要素市场体系。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破除限制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数据要素产权制度和交易规则,推动技术要素与产业深度融合,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同时,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市场秩序,让要素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化配置,充分释放要素活力。
三是以法治保障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的理念,将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完善与高水平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健全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程序,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战略意图,坚定改革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体制创新,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充分迸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赵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