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前9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88%——
就业大盘坚实稳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2%,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把就业优先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稳增长、保就业、促创业各项工作,就业市场呈现总体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稳定的就业形势彰显了经济韧性与政策效能。
稳岗扩岗成效显著
就业市场的总体稳定,离不开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涵盖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多领域的政策组合拳,为就业市场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各地着力实施岗位挖潜扩容方案,稳就业政策加快落实落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司长崔鹏程介绍,前三季度,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1384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6亿元,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66亿元,有效帮助企业稳定岗位、扩大用工。
分区域与市场层面看,东部沿海地区依托新兴产业集聚,持续发挥吸纳就业主阵地作用;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就业吸引力稳步提升;东北地区则借助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质量不断优化。
市场信息也印证了就业市场的稳中有升。58同城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人才流动数据显示,全国企业招聘需求环比上涨3.4%,求职简历投递量环比上涨8.4%。在招聘活跃度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中,北京、上海、青岛、苏州、郑州招聘需求环比涨幅均超过10%。供需两端同步增长反映出就业市场的流动性与活力持续增强,市场匹配效率逐步提升。
智能行业供需双增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就业市场的结构优化态势明显。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AI技术向医疗、金融、物流、制造等细分领域持续渗透,直接带动了AI人才市场快速增长。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3%,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9%,人才向AI领域集聚的趋势愈发明显,供需两旺的态势为就业结构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马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就业结构的深刻重塑,呈现出高端与低端并增、中端受挤的结构性变化趋势。”
从不同城市情况看,一线城市在AI人才需求与集聚方面持续领跑。目前,北京对人工智能工程师(以算法工程师为主)、数据标注/AI训练师、AI产品经理三大职业招聘量位列全国第一。深圳拥有超2600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从核心技术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布局,对人工智能工程师的需求同样旺盛。而西安以“建设国家数据流通利用西部枢纽城市”为目标,累计上架1364项数据资源与产品,并吸引262家数据企业入驻,对数据标注/AI训练师招聘意愿强烈。
“信息技术通过重构行业任务需求,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新机遇。”山东大学商学院教授宁光杰认为,一方面,制造业中程序化岗位变化,使得相当一部分劳动者转向服务业寻求机会;另一方面,高技能劳动者受技能溢价吸引主动跨行业流动,推动形成“信息技术—高技能劳动力”的良性循环。
整合资源精准扶持
在稳就业政策体系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始终是重要发力点。人社部就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黄俊梅介绍,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创业”“产业发展+创业”“职业技能+创业”“民生需求+创业”4种模式,集聚资金、人才、场地、市场等关键资源,形成全方位创业扶持格局。
一揽子创业政策措施精准滴灌。政策层面持续清理和消除各类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推行个人创业“一件事”集成办理服务,通过部门联动、线上线下协同提升办事效率,切实利企便民。资金支持方面创新突破,实施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企业最高授信额度达5000万元,个人最高授信额度1000万元,同时足额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税费优惠力度不减,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全方位为创业者减负松绑。
一体化创业服务制度全程护航。针对创业项目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差异化需求,相关部门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涵盖信息发布、业务咨询、培训指导、融资对接、展示交流等核心内容,助力破解创业难题。
一大批创业孵化基地筑巢引凤。充分发挥资金奖补政策杠杆作用,撬动社会多方资源投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全国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已近1万家,为初创企业提供物理空间、设施保障和产业链配套服务。
黄俊梅说,下一步将持续聚焦创业者主要需求,优化针对性帮扶政策,鼓励支持各类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为就业市场注入更持久的动力。(本报记者 敖 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