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举办之际,11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在京联合发布《2025中国进口发展报告》。《报告》与进博会同频共振,已连续发布8年。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进口发展报告》主编魏浩发布了《2025中国进口发展报告》。
《2025中国进口发展报告》主题聚焦“区域国别视角下中国进口发展的新变化”,包括中国进口地区网络变化和中国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两部分内容。利用2001-2024年世界各国之间的双边进口贸易数据,《报告》借鉴并融合不同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对全球进口贸易网络、亚洲进口贸易网络、欧洲进口贸易网络、美洲进口贸易网络、非洲进口贸易网络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中国在这些不同进口贸易网络中的地位。
《报告》对中国进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和现状进行了测算,把中国进口产品结构与世界整体进口产品结构、主要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和不同类型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贸易关系。
与会专家表示,《报告》的研究结论和新发现,对我国今后制定战略性的进口贸易政策,服务我国打造更强、更大、更优“外贸朋友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提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专章部署,为推动对外开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期如何做好对外开放工作,充分发挥中国进口贸易的战略性作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进口贸易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也将更加彰显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大国担当。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2025中国进口发展报告》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全面、深入、系统研讨积极扩大进口问题,具有多重意义。他表示,要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把政策导向转化为实际研究成果的具体实践。要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通过汇聚智慧、深化进口贸易领域研究,为推动我国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的积极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宋泓系统回顾了中国进口结构的演进历程,并指出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高技术产品进口面临严峻挑战,从而倒逼国内加速自主创新,并进一步催生对中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替代需求。他强调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关键地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重要力量,未来要进一步重视进口贸易的战略价值。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李钢指出,中国进口贸易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特征与独特优势,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进口贸易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基本完成传统工业化进程,进口贸易与国内产业的适配性不断调整,进口替代与产业升级形成了良性互动。他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聚焦进口贸易网络精细化发展,区分不同贸易集团特征以提升合作精准度,助力进口贸易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中国进口在全球格局中已经占据重要位置。从民生角度,进口有效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尤其跨境电商进口让国外优质日常用品更加便捷进入中国家庭。从产业发展角度,受资源禀赋限制,初级产品进口成为刚需,用于支撑工业化发展,且随着加工贸易占比下降,一般贸易进口占比提升,进口结构持续优化。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通过资本输出带动中间品与消费品进口,有望更好牵引国内国际双循环。他指出,扩大进口成为未来开放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未来需聚焦加快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内外贸一体化、优化贸易结构、加快服务业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一体化等关键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倪红福指出,首先,在对进口产品结构进行研究时,要立足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阶段、资源禀赋特点等国情,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时,要考虑不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深入剖析经济发展阶段相同时期进口产品结构的差异及演变趋势,为中国进口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其次,还需要重视数字贸易进口、跨境电商进口等新兴领域,当前数字贸易蓬勃发展,其进口模式、业态创新对传统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要进一步加强数字贸易进口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把握,助力进口贸易顺应新业态潮流。他强调,要重视中国国内不同地区的进口总量变化与结构特征,通过地区差异性分析,精准匹配各地产业需求与进口资源,推动进口贸易更好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孙浦阳指出,进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不仅是保障民生供给的关键,更是中国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力量,通过掌握进口主导权主动制定规则,从而破解已有国际经贸规则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制约。他强调,进口与自主开放、单边开放是高度适配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专属单边开放,进口的实践价值远大于出口,通过扩大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规模,既能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现中国扩大开放的担当,又能逐步凝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制定贸易规则的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胡海峰认为,《报告》深度聚焦进口,为进口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着重强调了进口贸易的多元重要价值,但需高度重视进口安全,尤其是能源、粮食等领域的安全,结合地缘政治形势,权衡进口的主动权与被动权,统筹长期战略与短期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志军提到,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进口贸易工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指出: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市场多元化涉及“进口市场结构”问题,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涉及“进口产品结构”问题。从进口产品结构的角度来看,除了初级产品、技术类产品之外,人力资本特别是国际人才的引进也是属于进口的范畴,对中国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进一步拓展进口的外延、丰富进口的内涵,更好地服务中国发展需要。(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