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上海报告・2025》《松江报告・2025》推介会在上海顺利举办。作为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的分会场活动,本次推介会围绕“创新发展共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主题,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深化市、区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2025年,《上海报告》进入新一轮工作周期,聚焦“宜居・智慧城市——更新中持续焕发新生”主题,通过筛选5个目标开展年度优先审查,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上海经验”与“上海方案”。
上海市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成键博士介绍,上海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自2021年起启动落实议程的地方自愿评估报告(即《上海报告》)编制工作。《上海报告》作为上海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地方实践载体,其十年工作框架经过系统规划,形成了分阶段、有重点的科学推进路径。其中,2021-2024年为首轮攻坚期,已全面完成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评估审查,不仅系统梳理了上海在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改善、科技创新赋能等领域的实践成果,也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经验;2025年作为关键节点,将开展系统性中期评估,重点总结前四年工作成效、精准分析现存短板,为下一阶段工作校准方向、优化策略;2025-2029年将启动第二轮17个目标评估审查,计划结合城市发展新需求、新挑战,深化重点领域实践,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治理效能提升深度融合;2030年恰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年,届时将开展全面评估,系统呈现上海十年实践的整体成效,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上海样本”。
上海市松江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综合规划科科长张公鼎介绍,松江区作为上海市首批开展此项工作的市辖区,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以“让联合国2030议程落地城区”为核心导向,高质量完成《松江报告》编制——我们始终锚定“科创・人文・生态”三维目标,既让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肌理,更着力为全球城区提供“可感知、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在联合国视角下,松江的实践不仅让松江市民享受到“出门见绿、文化可及”的生活,更成为上海在联合国舞台展示“城区级落实能力”的重要窗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松江报告・2025》为纽带,加强与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日国际平台的对接,推动松江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分享,为上海用世界语言讲好可持续发展故事提供更坚实的基层支撑。
《上海报告・2025》《松江报告・2025》编制团队负责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智团博士补充表示,未来五年《上海报告》工作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强化主题引领,以年度主题为核心,系统回顾上海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成果,重点呈现关键领域的突破性成效;二是深化系统协同,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五年规划的衔接,同时推动与世界城市日其他公共产品的整合集成,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合力;三是健全联动机制,构建“1+N”层级成果体系——“1”为市级层面的《上海报告》主报告,“N”为各区层面的子报告(如《松江报告》),通过市、区联动夯实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基层基础,让实践成果更贴近市民需求。


据悉,当前广州、重庆、德清、义乌等多地已同步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地方自愿评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实践矩阵”加速成型。从上海的“十年框架”到松江的“城区方案”,从沿海城市的创新探索到内陆地区的特色实践,各地正以差异化路径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未来,随着跨区域经验互鉴机制的完善,这些地方实践将进一步汇聚成国家层面的发展动能,既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筑牢基层根基,也为全球城市可持续治理提供更多元的“中国样本”。(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