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双万之城”合肥“十五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题研讨会在合肥举办。本次会议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安徽大学联合指导,合肥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与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支持,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主办。

开幕式上,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罗平,安徽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海燕出席会议并致辞。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浩淼作主题报告,系统总结了“十四五”以来合肥在综合实力、创新动能、城乡融合、生态环境、改革开放及民生保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并介绍了合肥市“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进展情况和基本思路。开幕式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政研室主任钟德应主持。
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在主持主旨演讲环节时指出,合肥应把握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凝聚多方智慧推动高质量发展。
六位专家学者围绕合肥“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背景、机遇挑战与战略路径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与实践性的意见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室副主任邹士年作《乘势“十五五”:解码“双万之城”合肥的战略突围与跃升之道——基于国家宏观背景的机遇洞察与挑战应对》主题分享。他指出,“十五五”时期,合肥应以“强科创”作为核心行动方向,通过一体化建设、基金设立与目标、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韧性强化、资源共享举措、城市软实力提升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破局与跃升。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原副会长、安徽省“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大学教授韦伟作《“十五五”合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分享。他指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应重点发展“实验室经济”,并提出三项举措建议:一是力促企业家领导研发机构并孵化企业,二是打通“实验室经济”的各个环节,三是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管理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启贵作《上海经验视角下“双万之城”合肥“十五五”承载力提升战略》主题分享。他结合上海提升城市承载力的“四大支柱”经验,从空间重构、生态雨林、幸福宜居、智慧治理四个维度,为合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规划了具体战略路径,并建议进一步深化沪肥协作机制。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作《从“二元分割”到“三生融合”——浙江的城乡融合路径探索》主题分享。他系统梳理了浙江省城乡融合进展,具体阐述了在“千万工程”、县域经济、制度创新、城乡链接、基层治理等方面浙江省的主要经验与实践举措,并邀请与会者共同探讨城乡融合过程中的共性难题。
南京审计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紫金文化英才”戴翔作《从“换道超车”到“开道超车”——全球化变局下合肥的开放战略升维》主题分享。他提出,合肥应从“换道超车”向“开道超车”战略升维,着力提升政府的“战略洞察与风险经营能力”、产业的“开放式创新与全球组织能力”以及学研的“问题导向与价值创造能力”。
中咨(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武俊良作《“十五五”科技与产业发展思考及重大项目谋划》主题分享。他围绕“十五五”时期科技和产业发展领域,指出应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现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与会者表示,万亿GDP、千万人口,历来是衡量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随着合肥的成功“晋级”,截至目前,我国已拥有16座“双万城市”。与会者认为,本次研讨会汇集政产学研多方智慧,为科学编制合肥“十五五”规划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也为新征程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双万之城”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