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前总觉得孩子太小不用特意教,跟着‘童兴计划’的儿童空间管理员学了亲子游戏后,孩子现在会主动搭积木、喊‘妈妈’,我们全家都跟着开心!” 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西营镇的儿童空间里,可可欣欣的妈妈刘洋开心地介绍着孩子的变化。
从2020年开始,在陕西省妇联指导下,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以下简称 “妇源汇”)联合多家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启动“童兴计划”,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支撑,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搭建 “触手可及”的婴幼儿服务阵地,至今已覆盖4市多县,直接让近5000名0-3岁婴幼儿享受到有质量的早期养育服务。
创新模式:构建“社工+家庭+社区”服务生态
走进安康市平利县大贵镇的儿童空间,彩色地垫铺满地,绘本架上摆满适合婴幼儿的图画书,角落里的感统训练玩具整齐排列。每周一至周五,这里都会迎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家长,后湾村儿童空间管理员刘晶晶会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开展1对1亲子互动、小组主题活动。“今天带孩子们玩‘撕纸贴画’,既能锻炼精细动作,还能教他认识颜色,家长也跟着学了不少互动技巧。” 刘晶晶说。
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社会工作培训。
这种“家门口的早教服务”,正是“童兴计划”的核心载体。项目通过“四级联动”机制,在省、市、县、村/社区搭建服务网络:省级层面由妇源汇整合专家资源、开发课程体系;市县妇联负责协调场地、推荐服务点;村/社区依托“妇女儿童之家”“社区工厂”等现有阵地,改造升级为儿童空间;本土全职妈妈经过培训上岗后作为服务“主力军”,为家庭提供常态化指导。
成效显著:育儿观念转变,儿童发育“加速度”
“以前我总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娃说话也没耐心,参加项目的‘正面养育’讲座后,才知道要多鼓励孩子。”渭南市合阳县的科学育儿指导活动上,黑池镇西中雷社区家长刘水玲的分享引发共鸣。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152场科学育儿指导活动,3631名家长参与其中,农村家庭的育儿观念正在悄然转变。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主动和孩子玩游戏、读绘本,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项目负责人潘一蕾说。
此外,项目还推动社区形成了“儿童友好”的氛围。通过在社区广场开展宣传活动,展示儿童空间服务成果,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开始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现在村里办活动,大家都会主动帮忙布置场地,有的老人还会带着自家孙辈来参加,社区更有凝聚力了。” 咸阳市旬邑县西关社区书记刘宏娟说。
可持续探索:从“输血”到“造血”,让服务长期惠及家庭
“项目要想长期运行,不能只靠外部资助,必须找到‘自我造血’的路径。” 潘一蕾表示,“童兴计划” 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可持续模式:在城市社区和人口集中的乡镇,推行 “项目补一点、社区出一点、家长付一点” 的普惠收费模式,既降低家庭负担,又能维持儿童空间运营;通过公益创投项目,为省内17家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它们掌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方法,扩大服务覆盖面;搭建陕西0-3儿童早期发展伙伴网络,联动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等资源,形成服务合力。
如今,项目结项后,仍有10余个儿童空间通过普惠收费或社会资源支持持续运营。同时,项目还创新性地从儿童早期保护和性别平等视角切入,开发相关课程,帮助家长树立“男孩女孩一样好”的观念,避免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发展。“在亲子活动中,我们会鼓励男孩玩毛绒玩具、女孩玩积木,让孩子自由探索兴趣,这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 潘一蕾说。
展望未来,“童兴计划” 团队希望将成熟的服务模式推广到更多地区,让更多农村婴幼儿享受到优质的早期发展服务。“我们计划不断拓展资源链,联合更多社会组织,培训更多本土儿童空间管理员,在陕西更多地区搭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网’,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妇源汇负责人张俊表示。(杨亚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