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赢了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摆脱贫困增添了信心、提供了样本。
“从2021年到2025年,我们设立了5年过渡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韩文秀介绍,“十五五”时期是过渡期结束后转向常态化帮扶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就是要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把常态化帮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实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首先,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帮扶政策体系。“实践证明,过去5年过渡期的帮扶政策是有力有效的,过渡期后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保持财政投入、金融支持、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政策总体稳定。”韩文秀说道。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继续实行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并根据实际适当优化调整,着力提高帮扶效能。
其次,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是防止返贫致贫工作的主阵地。在过渡期,国家确定了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地也确定了一些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下一步,要继续对欠发达地区予以长期帮扶,中央和省分级负责,分层分类帮扶欠发达地区,助力发展富民产业和县域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夯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基础。”韩文秀说道。
最后,提高监测帮扶的时效性精准性。对一些遇到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突发困难的农户,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精准施策、及时纾困。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科学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并定期动态调整。“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化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帮助他们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社会救助等措施兜住基本生活。”韩文秀表示,要让广大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