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农交会以“塑强品牌助振兴提振消费增活力”为主题,来自全国3965家企业超2.5万种优质产品参展,近6万名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到会洽谈。
在此次农交会上,藜麦作为张家口沽源县特色农业的核心力量,本次推介以“沽源藜麦蛋白质高”为核心价值,系统展示了这一来自京津冀生态屏障区的“黄金谷物”的全产业链发展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践行“大食物观”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中共沽源县委书记赵赞介绍,近年来沽源县将藜麦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抓手,全力构建集品种选育、规模种植、产品研发、食品加工、生物萃取,以及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推介会上,农本咨询总经理胡王君对《“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度解读。战略确立了“打造中国藜麦领导品牌,打造世界藜麦产业中心”的宏伟目标,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沽源藜麦蛋白质高”的价值主张。
不仅沽源藜麦备受关注,甘肃天水的苹果也深受大家的喜爱。据了解,甘肃省天水麦积区的“花牛”苹果自2023年起先后荣获“中华名果”“中国知名特产”“中国驰名商标”等一系列殊荣。麦积区“花牛”苹果之所以出名,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天水市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奚义军介绍,“今年雨水足,花牛苹果喜获丰收,亩产达七八千斤,横径75毫米以上的苹果平均收购价达3.5元,合作社130名社员均获增收。”麦积区培育发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带动了全区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目前,花牛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1.4万亩,其中获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35万亩,挂果面积36.5万亩,今年产量可达62万吨,产值接近24.38亿元,果品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2%以上。
此次农交会上,“宜字号”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增加。宜兴作为“新鱼米之乡”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余万亩,农业物联网成功覆盖大田种植、水产养殖、设施园艺、茶叶生产等多个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产业领先优势、市场潜力大、营销技能强的农业主体,形成了稻米、蔬菜、水产、茶叶、紫砂、竹制品、休闲农业等7个“宜”字号优势特色产业,每个产业年产值均超10亿元。展会上,宜兴精心打造了8个标准展位,汇聚了水产、农产品生产加工、农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的佼佼者,“阳羡茶”“宜兴红”两大区域公用品牌更是在江苏省农业精品展区亮相。此外,宜兴还通过稻鸭共生生态模式、农文旅融合项目等创新方式,展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农交会的参展人数超30万人次,日均参展人数超10万人,现场销售额超1亿元,达成意向合作达8500多项。(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