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农人的“牛”劲 赢“麻”了的麻辣鸡
重庆丰都:特色产业重塑山区经济的乡村振兴样本
动车驶抵重庆丰都站,沿蜿蜒公路驱车约一小时,群山环抱间的包鸾镇飞仙洞村映入眼帘。秋阳下,金灿灿的玉米铺满晒场,空气里弥漫着收获的气息。穿过草料棚,农户张林葱家的整洁院落渐次显现,白墙灰瓦的三层农舍掩映在田畴之间,牛棚排列有序,远山与村舍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
丰都县地处重庆中部山区,2017年成功脱贫后,一直在探索一条可持续的致富之路。2022年,全县农村户籍人口54.98万人,实际留守人口18万人。面对劳动力外流与乡村“空心化”挑战,丰都以肉牛、麻辣鸡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正在重塑山区经济。
“为什么不回家呢?”
丰都是一片出“牛人”的土地。
秦亚良,“60后”大学生、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董事长。2009年,他带着30亿元返乡创立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毅然投身肉牛产业。“‘恒都’就是‘立足丰都、永远服务丰都’。”秦亚良说。如今,恒都集团年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链带动就业数万人。
“80后”农户张林葱,原在福建经营餐饮业。得知恒都集团与地方政府推出“公司购牛、农民领养、到期还牛、犊牛归农”的惠农政策后,他毅然举家返乡创业。从20头到700头,他自学养殖技术、考取兽医师资格证,从门外汉成长为“新农人”代表。
“既然有选择,为什么不回家呢?”张林葱笑着说。如今,他的养殖场年产值已超千万元。得益于普惠金融政策创新,活牛可作抵押贷款,50万元以内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为养殖户提供资金保障。
在丰都,这样的新农人不断涌现。丰都率全国之先明确“新农人”定义:具备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组织方式,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有情怀、有规模、有持续性、有抗风险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2022年,在政府指导下,张林葱牵头成立包鸾镇新农人互助会,统一采购、技术和销售,贯通肉牛全产业链,带动县内外300多户农民就地或返乡创业。当地配套推出的“新农人贷”“肉牛养殖贷”“特色产业险”等金融产品,为乡村创业注入持久动能。
据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向凤群介绍,截至2025年8月,全县累计培育新农人8306人,带动发展家庭农场139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16家,2024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7%。
“以前想都不敢想”
麻辣鸡产业的崛起,让丰都“鸡”遇非凡。
在抖音平台,“源小幺食品旗舰店”的丰都麻辣鸡累计销量突破8.9万单,成为店铺热销产品。丰都食麻辣鸡的传统由来已久,但直到2022年枣丰麻辣鸡产业园(麻辣鸡网销孵化中心)建成投用,这一传统食品才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该产业园由山东枣庄市与重庆丰都县共建,2024年吸引18家麻辣鸡企业入驻,年产能达50万只、销售额突破亿元。
“源小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方蓉介绍,公司实行“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去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直播间里,主播推介:“麻而有度,辣而不燥。”一包600克麻辣鸡售价78元,累计销量达26.1万单。
“虽然价格不低,但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买单。”在丰都投资的某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麻辣鸡养殖周期超180天,多以山地放养为主,肉质紧实鲜香,市场抗跌能力强。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丰都麻辣鸡线上销售额从2亿元增至4.6亿元,占总销售比重由45%升至65%。截至2024年底,全县已有近400家麻辣鸡经营主体、3000余名从业者,全国门店800余家,营业额超7亿元。
丰都正以“政府推品牌、行业抓标准、企业做市场、全民促营销”为总体思路,力争打造全国麻辣鸡第一品牌。
“智能科技应该服务于共同富裕”
科技赋能,让丰都农业更聪明。
在张林葱的牛场里,每头肉牛耳朵上都佩戴着一枚铜钱大小的智能耳标。这是90后海归硕士孙雨及其团队开发的“肉牛健康检测与疫情防控系统”,可实时监测体温、体重、采食量等指标。
“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降低淘汰率和死亡率。”张林葱说,每个耳标成本约二三十元,但节约的损失远高于投入。
孙雨是四川西吾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毕业于985高校并拥有海外硕士学位。他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养殖户降本增效。“赚钱从来不是唯一目的,智能科技应该服务于共同富裕。”
创新创业的故事同样发生在销售与物流领域。2019年,60岁的丰都企业家蒋光华投资200万元创办抖音直播孵化基地,自掏腰包培训本地青年主播。今年以来,他的公司日均销售丰都藠头3500单、挂面3800单,月均销售额约700万元。
蒋光华正与来自浙江的70后合伙人胡晓波共同推进“源头收储—加工配送—社区触达—数据反哺”的县域供销闭环,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百米”。
“未来的丰都,将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县’目标,擦亮‘丰收之都’品牌。”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丰都正实施肉牛产业提档、麻辣鸡产业提质等十大重点项目,力争在肉牛、麻辣鸡、高山榨菜、巴渝新农人、智慧农业等领域领跑重庆,到203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超105亿元。
“60后、70后、80后、90后”……越来越多“新农人”正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组织方式重塑丰都乡村产业。“乡村两问”的答案,正跃然呈现在丰都的牛场、鸡舍与田野之间。(本报记者李坤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