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誓节镇红应村的万亩水稻示范区,技术人员正忙着测产记录。一粒粒饱满的稻穗里,藏着“科技赋能提高单产”的生动答案。该示范区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为支撑,让每一寸土地都迸发高产活力,绘就了“稻云千重浪,金穗遍地香”丰收图景。
“田面平整得像镜子,灌排自如不费劲,这才是高产的底气!”种粮大户指着连片稻田感慨。作为广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誓节镇推进田、土、水、路综合治理,将昔日零散地块整合为“田块平整、通水通路”的现代化良田,田面高低差控制在极小范围,从根源上解决了“高处旱、低处涝”的难题。高标准农田的灌排系统实现“快灌快排”,精准匹配水稻育秧、分蘖、灌浆等不同阶段的水分需求,干湿交替间筑牢生长根基。同时通过土壤改良培肥技术,优化土壤黏性与肥力,大幅提升保水保肥能力,为单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后续科技应用提供了优质载体。
稻穗沉甸甸的秘密,藏在每一粒优质种子里。誓节镇重点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这些品种不仅结实率高、米质优良,更具备突出的抗病性与抗逆性,能从容应对区域常见的病虫害及气候变化,成为科技赋能的“硬核武器”。在复杂气候条件下,良种的优势愈发凸显,即便遭遇阶段性极端天气,仍能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抗倒伏性,实现“灾年不减产、丰年更高产”。良种的精准推广让示范区水稻产能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为单产突破提供了核心支撑。
“按提示抢晴播种,看预警避雨抢收,再也不用‘望天吃饭’了!”农机手的话道出了“良机”的真谛。依托广德市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示范区构建起“气象+农事”智慧服务体系,整合实时天气、土壤墒情、生长状态等数据资源,为农户精准推送插秧、施药、收割的最佳窗口期。通过精细化预警机制,示范区形成“风险识别—精准预警—协同响应”的防灾闭环。此前在台风来临前,农户根据预警信息连夜抢收水稻,实现颗粒归仓,让“看天耕作”升级为“知天优作”,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对产量的影响。
从育秧到收割的全流程科学管理,是提升单产的关键一环。在誓节镇红应村,通过“精量条播”“恒温催芽”“叠盘育苗”等先进农艺农机新技术,实现标准化育秧流水作业应用,不断提高秧苗质量、育苗效率和减少亩均用种。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施水肥与农药,替代传统人工操作,节省人工成本20%,同时减少农资浪费;收获后,烘干线同步运转,实现“收割即烘干、品质全可控”。从育秧、机插、管护到收获的全链条科技赋能,让每一项措施都精准落地,确保“颗粒归仓、产能最大化”。
如今的誓节镇红应村万亩水稻示范区,通过“良田打底、良种引路、良机增效、良法护航”的科技协同模式,正持续刷新单产纪录。这片金色稻田里的实践,正是广德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缩影,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科技屏障。(屈俊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