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季度一系列数据,揭示了消费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态势。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前经济的特点,也为预测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走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3%。尽管CPI同比略有下降,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五个月扩大,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内在活力。这一态势得益于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市场竞争秩序的优化,标志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从传统的投资驱动,更为坚定地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驱动转型。
另外,核心CPI上涨,反映消费结构的升级。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五个月扩大,为近十九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这一数据反映出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居民消费品质的提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高品质、绿色及智能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8%,涨幅连续第五个月扩大。这表明工业消费品市场也在逐步回暖,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开始显现。
PPI同比降幅收窄,市场供需结构改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方面,9月份PPI环比持平,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纵深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环比数据看,供需结构改善带动部分行业价格明显企稳。煤炭加工价格环比上涨3.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2%。这些行业价格的上涨,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和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此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6和0.3个百分点。这表明相关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
宏观政策效果显现,经济运行质量提升。9月份PPI同比降幅的收窄,除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外,还与我国各项宏观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密切相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纵深推进,带动了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的收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潜力的释放,则带动了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市场预期的好转,增强了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意愿,形成了“政策催化—市场响应—数据改善—信心提振”的良性循环。
基于第三季度形成的良好势头,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综合分析,预计后续几个季度我国经济将延续回升向好的基本趋势,但回升的斜率与质量将取决于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博弈。
从风险与挑战看,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性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部分发达国家通胀粘性导致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都可能对我国外需构成压力。此外,国内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一是居民部门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仍受限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二是民间投资的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三是部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待加强。这些因素将制约经济回升的高度和节奏,预计后续季度经济增长将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承压”的态势,结构性分化的特征将更加明显。(王鹏)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赵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