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1-7月,贺州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3%,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保持较快增长。贺州市税务部门以“税动力”为引擎,通过政策辅导、服务升级、协同共治三维发力,构建起“政策精准滴灌、服务智慧赋能、监管协同共治”的营商沃土。
税企同心筑凤巢 产业沃土育繁枝
走进钟山县电子信息产业园,某电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感慨:“作为广西人,选择落户贺州,既是想反哺家乡,更是被这里的营商环境所打动。”
贺州税务部门创新打造的“全链条服务”机制通过“税企圆桌会”“政策直通车”等载体,建立“诉求收集-台账管理-跟踪问效”闭环体系,推动涉税服务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升级。黄先生回忆,企业初创期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税务部门不仅主动上门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还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为企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资源,助力其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在新能源产业赛道,广西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先生同样深有感触。“税务人员手把手指导我们完成新型锂电池消费税减免申报,仅此一项就节省不少资金。”他特别提到,税务部门推出的“一企一策”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税费政策指南,帮助企业规避税收风险。
钟山工业园区“税企交流会”上,企业代表就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要点、申报注意事项等踊跃提问。钟山县“税小伴”税费服务团队根据业务类型分类解答问题,并将问题诉求归档形成“收集-解答-回访”管理机制。某新材料企业财务总监石先生表示:“通过交流会,我们不仅厘清了研发费用归集口径,还了解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的持续优惠政策。”
智慧税务破壁垒 便民服务零距离
“叮!”随着个税申报成功提示音响起,广西某绿化公司财务负责人吴女士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得益于“远程办税厅”的协同服务机制,原本需跨省办理的个税申报难题,在税务人员远程协助下1小时内便圆满解决。这背后是贺州市税务局“异地收件、协同服务、属地办理”创新模式的深度实践。
针对跨区域经营企业“多地跑、折返跑”问题,贺州税务部门依托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打造功能完备的“远程办税厅”。配备高清视频通话、远程协助、在线资料预审等专业设备,实现与纳税人“面对面”互动。某建筑企业财务负责人王女士说:“我们在昭平县的工程项目,通过远程协助功能,税务人员指导我们完成申报,省时又省力。”
在贺州高新区,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刘先生体验着“数字政务”的便捷。通过“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他仅用半天就完成企业登记、发票申领等7项业务。“过去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零见面’就能办完所有手续。”刘先生感慨道。而某农业公司负责人岑先生更是点赞税务部门的“延时服务”:“我们注册地迁回遇到障碍,税务人员加班加点梳理流程,仅用时一天就帮我们办妥了所有手续。”
目前,贺州已构建起“一刻钟便民税费服务圈”,83个乡镇街道实现智慧办税终端全覆盖。纳税人可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实现90%以上涉税业务“网上办”“掌上办”。
信用赋能添动力 银税互动解难题
“纳税信用就像金钥匙,帮我们打开了融资的大门。”某机电工程公司财务负责人梁先生说。这家曾因财务疏忽导致纳税信用降级的企业,在税务人员指导下通过信用复评重返A级行列,不仅获得银行贷款,更在招投标中赢得先机。
贺州税务部门落实广西税务“税费辅导周三见”品牌,通过“信用课堂”为企业量身定制修复方案。税务部门还与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A级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多项激励措施。
某食品企业负责人黄先生表示:“良好的纳税信用让我们在政府采购中更具优势,投标也更加顺利。”
在线上,贺州市税务部门通过标签化管理精准推送税费政策,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礼包,助力企业准确合规享受税费优惠;在线下,税费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走访问需,提供“一对一”辅导,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税费问题。
贺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以‘数智税务’赋能新发展格局。”(谭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