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余姚市生态文明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入实施“甬有碧水”攻坚行动,以“甬有碧水”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水岸同治、系统施治、标本兼治,让碧水清流成为余姚市的亮丽风景。
2025年,中心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制定“1月联审、2月招标、3月开工”的攻坚目标,召开“甬有碧水”奖励资金项目建设推进会,会商确定本年度项目初步清单、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确保进度加快、质量可控。
“甬有碧水”奖励资金项目实施三年以来,持续提升了“甬有碧水”姚江一级支流水质,也涌现出诸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经验做法。
陶家路江位于余姚市泗门镇,是余姚市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北排工程的重要通道,也是泗门镇境内最重要的河流。2024年,泗门镇对陶家路江流域开展全方位的水质走航溯源,从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水产养殖等多个维度进行关联性调查并明确污染源。2025年5月,随着工程项目全部落地,陶家路江河道水质情况有了较明显改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指标均达到三类水质以上标准。
梅兰江梅园段、五塘横江临浦村段是临山镇重要的水体资源,由于农业活动、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因素,河段水质逐渐恶化。临山镇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水环境整治,通过工程建设、源头管控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力,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以及非工程性措施,有效提升了两个河段的水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清洁和健康的水环境。
河姆渡镇大泾浦河长约3750米,南接姚江,北通慈江。为提升水质、恢复生态,河姆渡镇多措并举,以控源截污打造水污染防治体系,以生态修复创新水生态治理模式,以活水畅流构建水循环调度系统,河道水质从Ⅳ类稳定提升至Ⅲ类。大泾浦沿线环境的改善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大泾浦南侧的浪墅桥村,依托“茭美古渡”示范线建设,已经成为热门的休闲旅游路线。
下一步,中心将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守住治水初心,用最扎实的举措,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