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假日经济是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8天时间里,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7天国庆节假日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7天国庆节假日增加1081.89亿元。亮眼的数字折射出活力涌动的消费市场和热力上扬的文旅融合态势,提供了观察中国经济成色、感受消费实力的新样本。
我国“假日经济”始自1999年10月1日启动的黄金周。初衷是以旅游扩大消费,以解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人始料不及。据统计,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近30年来,黄金周的实施让旅游逐渐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标配和刚需,带动了国内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今,文旅融合深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双向赋能为文旅产业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释放带动效应,文旅商体农等融合发展,成为激发文旅消费、拉动综合消费、带动增加就业的重要引擎。
从文化产业体系来看,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在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当前,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上,需要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布局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更多新型文化业态、新模式,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使更多文化产业成为地方发展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从国民需求来看,我国居民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转化,从单一的游山玩水的观光旅游到观光、度假和文化体验三管齐下的组合式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医疗康养等领域蓬勃发展,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东西”,而是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支出较快增长,2021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10%;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5%,比商品性消费支出快3.8个百分点。这就要求文旅市场的从业者以更新的文旅业态、更好的服务品质和更高的性价比来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文旅新需求。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50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消费升级将持续推进,而我国人均GDP已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各地消费市场活力释放,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涌现,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假日经济亮点纷呈。伴随我国文旅市场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假日经济将以日新月异之姿,扮靓百姓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郑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