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旅深度融合 读懂假日经济里的活力中国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文旅深度融合 读懂假日经济里的活力中国

来源:光明网2025-10-10 15:23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人们出游热情高涨,各大旅游景区人潮如织。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家国情、中国风、文化味,今年的假期旅游呈现出鲜明的新特征。城市周边游、县域微度假、沉浸式夜游、文化体验游等需求全面上升。人们出行的目的,从看风景变为换心情,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体验,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共鸣。这背后是一场消费逻辑的深刻转型,从“买产品”转向“买体验”,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追求自我“情绪价值”。热热闹闹的假日经济已不止是消费盛宴,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幸福实践。文旅融合作为体验经济的典型形态,正在成为幸福经济激活流量爆发的时代密码。

  文化赋能,让假日消费更有温度

  文化的融入,让假期消费从“打卡”变为“沉浸”,从“逛景区”变为“遇见文化”。在洛阳龙门石窟,AR技术让千年佛光再现;在杭州西湖,“宋韵夜游”结合沉浸剧本和灯光秀,游客一夜之间穿越回南宋;在重庆缙云山上,数字艺术与生态民宿交织成一幅“人文夜画卷”。人们在科技的帮助下看见文化,也在体验中触摸幸福。

  假期的文化消费热度,说明人们的需求已从物质获得转向精神满足。展览、音乐节、非遗市集、文化街区,假期的文化场景比景点更“火”。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为一场沉浸演出、一场城市漫步或一杯有文化故事的咖啡买单。文化体验正成为假日消费的新主流,折射出国民审美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推进的消费升级。更重要的是,文化赋能推动了文旅供给方式的全面转变。越来越多地方从“景观思维”转向“故事思维”,从“场景布置”走向“情境营造”。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不仅是旅游的点缀品,更是激发城市记忆、塑造地方精神的核心力量。通过非遗体验、国风活动、红色教育、地方节庆,人们在游中学、在玩中悟,获得精神的满足与认同。

  融合创新,让经济增长更有质感

  文旅融合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地的繁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一”假期,“文旅+新消费”“文化+夜经济”“节庆+乡村振兴”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杭州的“宋韵夜经济”、成都的“非遗+露营节”、延安的“红色研学游”均带动本地消费增长两成以上。在贵州黎平,侗寨音乐夜市让乡村文旅日均游客突破万人次;在山东台儿庄,古城夜游成为年轻游客必打卡项目,带动住宿和餐饮全面走高。

  这些看似分散的案例,指向一个共同的趋势,文旅经济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的“复合型引擎”。它打通了交通、餐饮、住宿、文创、科技、传媒等多个产业链条,使得假日经济不再只是短期的热闹,而是可持续的内循环。文旅融合带来的产业联动效应,让文化资源动起来,消费活力热起来,经济增长更有质感。无论是一场非遗手作课,还是一次古镇夜游,游客的幸福体验背后,都是当地就业、产业升级、城乡协调的真实推动。一个节庆活动、一场夜市演出、一处乡村集市,既是消费场景,也是社会连接的公共客厅。文旅项目成为地方文化再生产的舞台,也成为城乡融合的纽带,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温暖。

  幸福体验,从消费趋势到增长新引擎

  当下,文旅市场的竞争,已经从“拼门票”走向“拼幸福感”。过去靠低价引流、爆款营销的“流量思维”逐渐失灵,而以幸福体验、情感共鸣为核心的“幸福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逻辑。

  在北京颐和园,“昆曲晨练+古乐赏秋”活动吸引了上万名市民晨游打卡;在张家界天门山,“云端冥想游”成为都市人释放压力的新方式;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城市剧本游”让游客在行走中“演”出历史。幸福经济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满足的不仅是休闲需求,更是情绪共鸣、精神慰藉。随着居民收入和教育水平提升,消费者的文化敏感度大大提高,叠加AI时代的技术赋能,推动了文旅产品的创新升级,以“文化+科技”“旅游+艺术”“休闲+社交”为核心的新场景不断涌现,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形成了多维的幸福消费生态。

  传统的流量靠投放、靠渠道,如今的流量靠体验、靠口碑。现在幸福体验本身正在成为最具号召力的“流量密码”。那些能真正打动人心的文旅产品,本身就具备自发传播力。当幸福感成为内容核心,文旅产业也因此获得了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绿色与安全的守护,让消费更安心更持久

  高质量的文旅消费,必须以安全与绿色为底线。黄山景区的数字孪生调度系统,稻城亚丁的生态限流机制,都让游客出行更安心、体验更舒心。

  绿色出行与生态保护,正在成为新一代游客的主动选择。在广州长隆,游客通过“碳积分”抵扣消费,假期减排相当于种植12万棵树;在浙江安吉,民宿经营者以循环材料装饰空间,吸引“可持续旅行”爱好者前来体验。绿色理念不再只是景区口号,而成为新消费伦理的一部分。一个既安全又绿色的文旅环境,本身就是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当安全感、责任感与幸福感形成良性循环,中国文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文旅融合,是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

  2025年“十一”超级黄金周,是中国消费信心的温度计,也是文旅融合的转型标杆时刻。人们在旅途中体验文化,在消费中追求品质,在共享中感受信任与安全。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消费层面的生动体现,经济增长不只是数字攀升,更是幸福的延展。文旅融合,让文化更鲜活,让经济更有温度,让生活更有诗意。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消费升级的深化、科技赋能的拓展,文旅融合将持续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假期交通保障到文化设施供给,从公共空间治理到消费权益保护,当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底色,“假日热”就不止是一时的浪潮,而是一场持续向好的生活答卷。文旅融合所代表的幸福经济,正在描绘出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一个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关切生活品质、更加追求精神富足的社会正在走来。

  (魏鹏 作者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数字实验室主任)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