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在推进河道小微水体问题专项治理过程中,创新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在河道小微水体整治成效核查中,邀请多方力量,共同检验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的整治工作推进情况,持续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的水环境治理新格局,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守护清水绿岸的强大合力。
改造后的镇海区汇头河。
“现在的河水和沿岸环境,跟过去相比有了很明显的改善,沿河百姓都纷纷点赞。”在汇头河整治成效核查现场,宁波市镇海区相关政协委员对整治成效表示认可,同时提出融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清水环通和沿河生态管控等多维度治理方向,实现治水效果可持续化。宁波市镇海区人大代表则建议西大河再布设水生植物,既美化河岸,又增强水域自净能力,结合智能排口技术应用,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的精准度和系统效能。
“黄背包”志愿者化身为连接河道整治与民情民意的重要纽带,结合一线巡护实践,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河道保洁力度,及时清理河道卫生死角,同时加强与沿河居民的沟通交流,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治水的积极性,实现水环境治理常态化和精细化。
通过机制创新与公众参与双向发力,镇海区不仅实现了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的目标,更使得区内西大河、曹家河等一批曾经受污染的河道变身清流绿岸,成为居民亲近自然的场所,切实提升了群众在水环境改善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也实现大幅度跃升。
“未镇海区将继续坚持治水为民、治水惠民理念,进一步巩固河道小微水体治理成果,积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实现从‘水问题’到‘水幸福’的美丽蜕变。”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任肖意/文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