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壮大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壮大

来源:经济日报2025-09-28 09:55

  “十四五”期间,我国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抢占新赛道,打造新模式,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果显著、亮点频现。

  加快创新融合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基础研究受重视,经费投入占比提高。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新兴产业链,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渗透至各领域,推动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培育出众多新增长引擎。

  科技创新力量持续增强。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告诉记者,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科技创新投入再创新高,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彰显了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布局了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到33家,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累计认定18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遴选首批241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架起了产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桥梁。

  创新成果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加快培育,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工信部出台人工智能等22个产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9263项行业标准,支持国内企业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00多项。强化知识产权强链护链作用,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3.3%,较“十三五”末提高8.4个百分点。

  人工智能深入赋能

  日前,联想湖北武汉产业基地下线第3亿台智能终端——联想moto Razr 60 Pro最新款折叠屏手机。自2013年投产至今,该基地用12年时间实现从0到3亿台的跨越,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靠的是应用多项数字化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

  “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大模型的问世,让我们有新的抓手,去培育新质生产力。”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介绍,浪潮建设了国内首个实体化的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将模型开发从手工作坊模式转变为现代工业模式,实现人工智能应用集约高效量产。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展态势良好。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行业专用大模型落地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赵刚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高性能智算芯片取得突破。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人工智能加快赋能千行百业,大模型、智能体、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各行各业加快应用,智能工厂带动重点行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以上,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型。

  “今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预计达到5.5万亿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30%。同时,人工智能在工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广泛应用,催生出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十四五”期间,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北京市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浙江省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能源优势,推进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培育风光、氢能等新能源产业。

  朱克力指出,从区域经济看,京津冀依托北京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联动津冀打造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创新走廊;长三角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链,构建沪苏浙皖协同创新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创走廊建设,加速低空经济与智能电车前沿领域突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强化算力枢纽与清洁能源协同,构建西部高技术产业增长极。

  赵刚认为,“十五五”期间,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呈现出创新性要素全面配置、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快发展、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局面。要加大创新性要素投入,发挥产业资本效能,增强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推进前沿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挥创新性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专家建议,未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打造新质生产力先行区示范区试验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建立完善更有利于新质生产力涌现的体制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本报记者 黄 鑫)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祝福祖国”大花篮亮相天安门广场

  • 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进入建成通车倒计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