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汽华为强强联合打造“启境” 战略共拓高端智能新能源生态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广汽华为强强联合打造“启境” 战略共拓高端智能新能源生态

来源:光明网2025-09-25 18:14

  光明网讯(记者 张诗奇)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迈入从“规模引领”向“质量引领”的关键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增长均超36%。前7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一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新格局。

  在此背景下,9月17日,广汽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官宣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这一“制造业龙头+科技领军者”的强强联合,不仅为行业树立了跨界协同新范本,更成为中国汽车向高端化、智能化突破的重要实践。

广汽华为强强联合打造“启境” 战略共拓高端智能新能源生态

“启境”品牌官宣

  优势互补:构建“制造+智能”核心竞争力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蹒跚起步,到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广汽集团深耕沉淀数十年核心造车经验,打造了汉兰达、凯美瑞、雅阁等多款畅销车型,赢得了2800万车主的信赖,积淀了深厚的品牌信任基础。

  华为则以十年超200亿元研发投入、8000人团队深耕智能汽车领域。截至2025年8月,其乾崑智驾系统已搭载超100万辆车型,累计辅助驾驶里程40.5亿公里,成功避免潜在碰撞254万次。

  双方此次的合作打破了以往车企负责制造、供应商提供技术而导致的协同断层困局。2024年11月,双方签订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1月时,华为产品、营销、财经等多领域团队已与广汽团队合署办公大半年,开启“嵌入式协作”,广汽引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让“技术方”与“制造方”从需求洞察到研发落地实现“0延迟”协同。

  此次合作中新推出的车型产品均由华为操盘,从0开始全新研发:将华为的智能化技术与广汽多年造车经验相融合,真正实现“广汽造好车、华为赋智能”这种1+1>2的效果。2025年6月,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产业趋势、合作项目深入交流。这种变革远超产品层面——通过体系融合建立全新品牌与企业协作模式,让“启境”具备高端智能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力。

  极致体验:锚定高端市场新需求

  “启境”品牌精准聚焦30万元以上高端智能新能源市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近3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面向高端用户核心需求,“启境”实现了“智能安全”与“极致体验”的双重突破:技术上搭载华为全新WEWA智驾架构;云端世界引擎通过AI生成难例扩散模型将场景数据密度提升1000倍;车端世界行为模型具备“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感知能力,配合192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250米)、4D毫米波雷达及全维防碰撞系统,构建“全时速、全方向、全场景”安全防护网;制造上融入广汽同级领先工艺、1500余项测试验证的QDR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重新定义高端出行体验。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期待“启境”以智能化技术提升出行安全与品质,成长为高端智能汽车领域的新锐力量。广汽也将其视为突破电动化瓶颈、实现自主品牌向上的关键举措,计划每年投入营收的15%用于研发,重点攻坚L4级自动驾驶、固态电池、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按规划,“启境”首款车型2026年量产交付,2028年前完成3款车型布局,年产能达15万辆。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加速升级的当下,广汽与华为以“启境”为载体,正将产业链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竞争优势。这一合作不仅为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协同范式,更将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