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首届中国(广西)—东盟应急无人机应用与发展交流会在广西南宁举办。
本次交流会以“低空协同・生态共建——打造中国—东盟低空应急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加快推进跨境低空应急培育与发展,为新型国际关系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深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应急样本”。
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副会长杨玉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正通过技术协同与供应链整合,共同构建低空经济与应急救援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为区域安全与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助推区域安全新格局。
会议期间,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团队还介绍了“应急通信无人机基站组网调度系统”。该系统具备多机协同组网能力,在“三断”情况下,可快速覆盖超100平方公里区域,支持超1000个并发用户通信,时延低于100毫秒,显著提升灾区通信恢复效率。同时融合AI算法与多源感知技术,支持多频段、多机型适配,已在山地、高原等极端环境中完成验证。
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栗保明主任表示,无人机应急救援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地震、洪水、森林火灾、海上救援等场景,通过红外热成像、激光雷达等设备实现精准态势感知与风险辨识。在跨境协作中,无人机可快速投送医疗物资、构建临时通信网络,并支持多国联合演练与数据共享,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跨国威胁。
杨玉介绍,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双方持续互为最大贸易伙伴。跨境供应链体系通过模块化制造、本地化组装与智慧物流协同,提升产业链韧性。体系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与法律法规,依托《TRIPS协定》保障知识产权,并通过多语言技术支持与本地化服务团队,确保设备在东盟国家的合规部署与运维。
本届东博会期间,多个企业与东盟国家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包括无人机技术培训中心建设、跨境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等。马来西亚代表表示:“这项合作将显著提升东盟地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区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杨玉表示,双方将深化技术合作,推动6G通信、智能组网等前沿技术研发,构建“全周期、多领域、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项目预计带动中国—东盟跨境供应链贸易额年增长率提升15%-20%,并为低空经济、智慧交通、远洋运输等领域提供支撑。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在应急救援与科技创新领域迈入深度融合新阶段,为区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