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夹带广告的安利笔记、自问自答的虚假评论,都可能让用户误信是普通用户的“真推荐”。9月17日,小红书在北京举办“打击虚假营销”治理开放日活动,小红书“打击虚假营销战队”首次亮相,并公布了平台治理策略与半年治理成果。
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战队”成立以来,小红书已封禁虚假账号超1200万个,处置虚假营销笔记1376万篇,清理虚假评论超3.6亿条,虚假营销内容曝光整体下降了60%。
小红书“打击虚假营销战队”队长莱戈介绍治理策略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虚假营销是指通过伪装真实,来实现营销目的。其治理难点在于利益驱动下的“强隐蔽性”和“强对抗性”。小红书“打击虚假营销战队”队长莱戈表示,“虚假营销往往呈现跨账号、跨笔记/评论、跨环节的对抗特点,仅靠专项小组‘各管一摊’难以根治。”
为此,小红书打破部门壁垒,组建了一支深度协同的虚拟团队,由生态治理、产品、算法等多部门组成,构建了账号、内容、行业、品牌、搜索五大治理板块,对虚假营销进行系统化、全链路治理。通过系统性协同作战,改变了以往“单点治理、被动应对”的局面,实现了从账号识别、内容拦截到品牌溯源的全链路打击。
据了解,当前主要打击的造假账号有两类:一类是机构自建编辑团队运营的“伪素人”账号,会精心营造医生、白领、学生等人设,发生活内容养号的同时,悄悄夹带私货;另一类是在众包平台招募普通用户作假的“众包”账号,批量发布同质化虚假营销笔记和评论。
账号治理负责人必行介绍,团队会捕捉账号的“异常行为”,并结合内容、关联违规品牌等多维度进行识别,半年封禁1200多万虚假账号。“不断修炼‘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一个‘戏精’账号!”
AI大模型技术升级成打击虚假营销利器
技术是“战队”持续作战的核心动力。小红书在识别和处置效率方面也实现显著提升:治理响应速度从“周级别”缩短至“小时级/实时拦截”。半年间,战队上线了“虚假营销内容识别”“异常账号监测”等50余项核心治理策略;迭代了“模板化笔记识别大模型”“伪素人账号识别模型”等20多个AI识别大模型。
在小红书打击虚假营销的治理体系中,团队针对虚假营销“对抗性强、场景复杂”的特性全面升级AI大模型,实现对虚假营销治理场景的深度贴合与全链路定制。这种“一场景一模型”的设计,极大提升了识别精度和效率,有效避免了通用模型对虚假营销场景适配不足的问题。
精准识别并清理虚假笔记与评论是治理的重中之重。团队通过总结典型虚假营销笔记的特征,升级“模板化笔记识别大模型”;通过收集和识别评论同质化话术等异常信号,升级“虚假评论识别大模型”,半年内小红书累计处置1376万篇虚假营销笔记和超3.6亿条虚假评论。同时,通过深度理解作假流程,从低质发文、团伙铺量、获利行为等全方位识别,封死搜索曝光机会,治理搜索场域“漏网之鱼”,确保用户“搜得准、看得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真实,小红书搜索团队甚至不惜牺牲一些搜索数据指标。“比如一些UGC内容,比较粗糙,还有一些避坑经验,在搜索侧的消费一般,只要真实,我们就会给它更好的搜索展示;而一些内容虽然搜索消费很好,但只要是虚假,我们也会封死搜索侧展示。尽管会影响搜索侧数据指标,但我们愿意接受消费损失。”小红书搜索治理团队成员德里说。
同时,“生态哨兵”可以系统梳理一定时间段内的新发布笔记,一旦出现大量同质、异常内容,可以通过算法快速识别,令治理响应速度从“周级别”提升至“小时级/实时”;“黑种子库”已积累18万条违规数据样本,新发内容与违规数据进行多模态对比,相似度高则直接召回审核,实时高效拦截虚假营销。这些基础建设日趋成熟,能够快速被各个治理板块调用,令治理降本增效。
“虚假营销不仅破坏了小红书真实的社区生态,也扰乱了公平的商业秩序。”队长莱戈表示,“打击虚假营销是一场持久战,‘虚假营销成本高于收益’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品牌、创作者和用户一起参与抵制虚假营销,共同维护小红书真实友好的社区氛围。”
搜索治理团队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带来的是用户对小红书搜索结果颇为显著的正向感知。据介绍,近半年,小红书搜索结果的用户负反馈率下降了20%,用户对社区内容的满意度提升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