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2日,在由蚂蚁集团主办、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支持的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数字木兰”大会中,老中青三代女性代表共同分享女性发展经验,展望数字时代如何更好激发“她”力量。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吴海鹰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等领域熠熠生辉,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吴海鹰建议大力推动女性数字素养教育和数字培训,让女性成为数字技术的受益者、应用者和创造者,鼓励女性进入前沿科技,成为国家“人工智能+”赛道上的中坚力量。“只要全社会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为女性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女性力量在数字时代更多地发光发热。”
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孙钱斌在分享中表示,数字赋能女性发展,提升女性数字素养,消弭数字性别鸿沟,关乎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中国妇女报作为面向妇女界的党报,我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半边天的精彩,为构建平等包容、性别友好的数字社会贡献媒体的力量。”
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在分享中介绍了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蚂蚁为何选择女性作为公益方向,“这个选择第一是因为相信女性的力量,第二也是相信女性在科技时代一定有更好发展机会”,第二个选择是数字时代我们的选择,“如果全社会选择相信女性力量,选择支持女性在数字时代有更好发展,全社会也会因此受益。”她认为在数字时代,赋能女性发展需要结合“三力”:凝聚个人信念和社会共识的“心力”、代表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脑力”以及全社会的身体力行的“体力”,并倡导社会各界给女性提供数字就业的实践机会。彭翼捷分享蚂蚁集团基于“三力”发起的“数字木兰”女性支持计划的进展:为困难女性提供 559 万份公益保险、帮助 2.1 万乡村女性和返乡青年实现家门口数字就业,和 100 多家合作伙伴一起,为 5 万多名女性提供客服等云上兼职岗位,不仅为女性提供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也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多重社会价值。
保障女性的健康、教育等基本权利,是促进女性平等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构筑女性应对生活挑战“安全感”的来源。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孙晓梅回顾了自己参与女性权益保障工作的历程,“在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上,来自全球的同仁相聚,他们都相信女性的未来会更好。我相信,男性女性共同进步,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凤凰网的副总编辑孙晓梅同时也是“女童保护”项目的发起人,从一堂“防性侵课”开始,该项目已经延续了12年,为全国31个省的1255万青少年进行授课,并在两会期间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座谈,致力于推动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我始终坚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女童保护’改变的不是一代人,而是一代又一代人。”
女性是国家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在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过去 20 年,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女性,也没有被遗忘。会上,三位因数字公益受益的女性在现场分享:朱小玲曾是一名返乡的宝妈,通过“AI豆计划”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自己实现经济独立后,带领更多家乡姐妹一起工作;甘肃东乡的基层妇联干部马璇翻山越岭推广“加油木兰”公益保险,“这笔钱不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是让乡村的我们看到希望和可能”;湖南遂宁苗家姑娘王红连是家乡本地的一名民宿管家,她通过短视频等数字技术推广家乡,曾经围着灶台砖的她现在已经是闪耀全国舞台的民宿管家榜样。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缩小就业、创业等领域的性别差距可以使全球的GDP增长20%。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在分享中表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拓创新,打破“玻璃天花板”,在各领域取得突破。她认为科技创新是性别平等的关键驱动力,随着科技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技术的影响,人类发展重心已从“倚重体力”转向“倚重大脑”,这为女性权利平等提供了经济基础。“打破标签、突破极限,让更多铿锵玫瑰绽放光芒,离不开个人奋斗,更离不开社会和时代赋予女性的平等权利。”孔东梅表示。
活动最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100 个好消息”「她」公益暖心故事传播计划,让更多人看到数字时代女性榜样的故事。(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