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金昱希)普惠保险作为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普惠保险体系建设,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供给,提供优质普惠保险服务,强化普惠保险监管政策引领。
在政策引导下,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扎根于八桂大地,以健康险为切入点,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民生的普惠保险体系。近日,记者赴广西多地进行走访调研,实地了解普惠保险产品如何让消费者“买得到”“买得起”“赔得满意”。
织密广西健康“守护网”
“没想到理赔这么快就到账了!中国人寿的服务人员耐心指导,还主动提醒‘惠邕保’的报销政策,真是雪中送炭。保险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难题。”这是南宁市西乡塘区的陈同(化名)一家的真情流露。
不久前,4岁的陈同因人工耳蜗手术花费24万元,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中国人寿寿险南宁市分公司第一时间与投保人取得联系,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审核流程,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惠邕保”搭建起的三层保障体系,合计赔付11.3万元,让一家人吃下了“定心丸”。
陈同一家的经历是政策红利落地的一个缩影。当下,中国人寿寿险广西分公司实现全区14个地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为超4000万名参保群众筑牢健康防线。与此同时,通过升级自治区医保基金监管子系统,中国人寿寿险广西分公司将医保与商保对接成本降低60%,实现三重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解决了困难参保患者异地就医垫资压力的问题,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图为中国人寿寿险崇左分公司特色化服务柜面。光明网记者 金昱希 摄
2024年,广西享受大病倾斜政策的困难群众约24万人,赔付困难群众超240万次,困难群众赔付占比约49%,大病保险困难群众获赔金额超27亿元,同比增长约23%。这张不断织密的健康“守护网”,正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与医保济困,为乡村振兴绘就温暖底色。
筑牢惠民保障“稳定器”
医疗保障之外,助力脱贫地区防返贫守底线同样是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在崇左市天等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创新打造“防贫四保”综合性保险体系和服务模式,牢牢守住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底线。
一谈到“防贫四保”,天等镇洪岭村村民黄红(化名)便打开了话匣子。“2024年,我妻子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家里被纳入边缘易致贫户。当时妻子住院总费用42.53万元,基本医保、医疗救助等报销后还剩自付费用12.27万元。”他回忆道。
这笔不小的费用让一家人犯了愁。幸而防贫理赔专员核查其符合防贫保理赔条件后,迅速通过公司支付防贫理赔金6.97万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防返贫保险充分发挥“保底线”效力,进一步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
图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开设在天等县医保局的“防贫四保”业务咨询窗口。光明网记者 金昱希 摄
除了防返贫保险“保底线”,还有人身意外险“保就业”、补充医疗险“保健康”、农业生产险“保产业”,一套“组合拳”满足脱贫群众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崇左监管分局局长刘知强表示,“防贫四保”模式,针对边疆地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通过精准分类承保、简化理赔流程,构建“未贫即防、遇困即助”的风险屏障。2024年度,“防贫四保”项目累计赔付金额903.66万元,惠及1597名群众。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武鸣素有“中国沃柑之乡”的美名,年产量150万吨,产值近100亿元,占全国沃柑产量的五分之一。一颗颗果实凝聚着万千果农的汗水,也承载着产业工人的希望。中国人寿寿险武鸣支公司回应群众需求,量身定制地方特色产品——“沃惠保”。
该产品的前身是武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自2011年起在政策引导下试点并演进。多年的调整与完善,使其从单一的“小额险”变为贴合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活风险的本地化保障产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将保障范围拓展至意外伤害、医保外大病医疗等关键领域。截至2025年6月末,沃惠保累计赔付185万元,理赔近1500人次。
这串数字背后,是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我们努力将保险守护的力量,从挂满枝头的沃柑延伸至每一位产业建设者的心头。”中国人寿寿险武鸣支公司经理李潇表示。
近年来,“沃惠保”对稳定果农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图为武鸣区陆斡镇覃李村。光明网记者 金昱希 摄
从城市到乡村,从特定群体到富民产业,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广西持续深耕,逐步织就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健康保障网。它是融进城乡肌理的保障网络,是托举千万家庭对抗风险的底气,也是金融力量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