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刘国洪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在国家公园建设方面,体制试点全面完成、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
首先,实行整体保护,生态系统得到大尺度、全要素提升。“我们打破部门和行政区划边界,系统性整合提升保护空间,首批5个国家公园整合了原有的120多个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刘国洪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近五年向下游输送水量增加50%,达到900亿立方米,有力维系了“中华水塔”乃至亚洲水生态的安全命脉。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了我国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的完整统一、相互贯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虎豹数量分别从试点初期的27只、42只,增长到了70只、80只左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几近灭绝的海南长臂猿,成为全球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
其次,坚持共建共享,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实现双赢。近年来,通过生态管护、生态搬迁、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吸纳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数据显示,首批5个国家公园近5万人通过家门口就业,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元-2万元。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绿水青山”已经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例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推动黄牛养殖转型,当地老百姓发展黑木耳等林下产业,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武夷山国家公园推广建设生态茶园,引导茶农提高茶叶品质,带动茶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
最后,注重机制创新,国家公园体制“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我们坚持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着力构建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刘国洪说道。在管理体制上,初步形成了中央直管和中央委托省级人民政府代管这两种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了主体明确、责任清晰、密切配合的央地、部门、园地协同联动机制。目前,首批5个国家公园都建立起了局省联席会议机制。在制度建设上,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四川、陕西、甘肃以“三省决定+四川条例”这样的形式,联合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福建、江西两省加强协同立法,实现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共治共管。在支撑保障上,我们建立起了中央投入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和“天空地”一体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