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供给、搭平台、壮主体、促转化,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力带动了产业跃迁升级。
高质量科技供给取得“新突破”。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出了一批面向前沿、造福于民的重大科技成果。国产大飞机翱翔长空,国产大型邮轮起锚远航,超大直径盾构机“穿山遁地”,国产开源区块链赋能重点行业。
高能级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新布局了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到33家,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李乐成介绍,共累计认定18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遴选首批241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架起了产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桥梁。
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现“新跃升”。创新投入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研发经费已占到了全社会研发经费的3/4以上。创新产出方面,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十三五”末的90.7万件提高到了去年的124.4万件,在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总数中的占比也从60%提升到了65%。
创新成果产业化迈出“新步伐”。李乐成指出,去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元。此外,还出台人工智能等22个产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了9263项行业标准,支持国内企业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00多项。数据显示,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较“十三五”末提高了8.4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夯实融合基础,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机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比拼’等方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速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李乐成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