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站在拥有“广西最美跨海大桥”之称的龙门大桥上向东远眺,碧波荡漾的海面下浮动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蚝排。广西钦州某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蚝养殖基地就在这片“海洋牧场”中。
这家刚成立满2年的公司,是近海养殖行业的新起之秀,在茅尾海龙门岛附近的传统大蚝保苗区拥有425公顷的海域使用权,在三娘湾外海拥有170公顷的大蚝养殖区。
“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的钦贝坊还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牌子。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对全链条设备的技术投入,我们的营业收入较最初翻了近30倍!”该公司财务部主管谭广彬欣喜地介绍道。
随着公司获得“钦州大蚝”农产品地理标志准用授权,企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上升期。针对上升期的养殖企业,当地税务部门主动深入企业开展纳税缴费信用评价政策宣传、失信行为典型案例剖析,帮助企业树牢合规经营理念,并及时梳理企业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辅导其依法依规享受税费减免近6万元,既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引导了企业合规发展。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税费优惠政策的助力下,该公司从育苗、培育、采收、分选、净化、冷链到溯源,均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确保了全过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精品生蚝品牌也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下一步,我们计划和高校开展研发合作,对大蚝的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提升钦州大蚝的质量和口感,努力让更多的人尝到钦州大蚝的鲜美。”谭广彬说。
与龙门港一湾之隔的钦南区犀牛脚镇盐场内,广西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00余亩基围虾养殖基地也收获颇丰,数以万计的新鲜基围虾从这里走向四川等中西部市场。
业务的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我们刚从事规模化养殖不久,有时候对一些政策还把握不准。”该公司法人张冠洲表示。作为一家水产养殖中小型企业,公司在经营初期一度面临着财务管理相对薄弱、政策适用不准等问题,得知企业的问题和诉求后,当地税务部门及时将服务延伸至风险生成前端,向企业开展合规经营辅导,解读自产自销农产品税惠政策和享受条件,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台账,提前防范税收风险。
“税务部门的宣传辅导,不仅帮助我们正确享受了自产自销农产品税惠红利,也让我们明白了规范建账、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张冠洲说。
合规经营降低了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推动了钦州近海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向海而兴。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5年1-8月,钦州市水产养殖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59.7%。(黄振华 唐卉媚 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