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数据驱动 为绿色转型提供新思路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大数据驱动 为绿色转型提供新思路

来源:光明网2025-09-01 14:29

  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出现短时剧烈波动,能源安全风险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我国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能源电力生产,提升能源保供能力,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协调转型与稳定,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绿色转型三大系统性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为科学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风险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方法路径,亟须以大数据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风险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绿色转型三大系统性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绿色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更迭或产业调整,而是一个涉及资源、生态、社会多维度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变革。从系统论视角看,绿色转型本质上是构建“资源-生态-社会”三大系统的动态平衡。这三大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耦合关系,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

  在资源系统方面,资源可供性面临三重矛盾。一是关键资源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态势与国内资源禀赋刚性约束形成强烈反差;二是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与地缘政治风险迭加演化构成双重挤压;三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需求与资源供给波动性加剧产生深刻张力。以镍、铂族、钽、铬、钴、锆等矿产资源为例,其进口依存度已突破90%,且供应源高度集中于地缘风险敏感区域。这种结构性矛盾若不能有效化解,将严重制约绿色转型升级进程。

  在生态系统方面,环境承载性多维压力日益凸显。一是气候临界点加速逼近,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5℃,首次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安全红线;二是污染治理边际效益递减,且各省份的边际减排成本差异显著,宁夏边际减排成本每吨仅60元,而北京每吨高达3815元;三是新兴环境问题集中显现,预计2030年我国将面临年均200万吨退役光伏组件与5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置压力,而现有回收体系尚不完善。这些迹象表明,生态环境治理已步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

  在社会系统方面,系统脆弱性挑战不容忽视。一是就业市场面临深度重构,仅传统能源行业就将影响数百万劳动者职业转型,特别是资源型地区;二是能源系统韧性经受考验,2024年极端气候导致的电力中断事件,暴露出新能源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资源型地区面临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困境。这些转型阵痛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风险应对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系统性风险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空间维度上,东部沿海承受资源环境强约束,中西部则深陷产业转型困局;时间序列上,风险演化呈现非线性跃迁特征——短期聚焦传统产业退出阵痛,中期破解能源体系重构难题,长期谋求三大系统协同发展。这种差异化特征要求构建精准施策、动态适配的风险治理新范式。

  大数据赋能绿色转型风险治理范式创新

  传统风险治理模式面临信息碎片化、响应滞后等局限,难以适应绿色转型的复杂要求。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推动形成“感知-监测-诊断-响应”的全链条风险治理新范式,实现风险防范化解理念和方法的系统性创新。

  风险感知体系的变革体现在数据驱动的系统性认知。通过融合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时空异构数据,建立起基于行星边界理论的系统性评估框架,实现对资源供需缺口、生态承载力阈值和社会适应边界的精确量化。这一框架科学解答了绿色转型风险“是什么”的本质问题,有效突破传统认知的边界局限,为绿色转型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风险监测能力的提升表现在动态预警机制的完善。借助实时数据流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集动态追踪、提前预警、时空解析于一体的风险监测体系,敏锐捕捉风险早期信号,精准把握风险演变的时空特征。这套系统有效解决了“发生什么”的预警难题,将传统的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使风险防控的关口得以显著前移。

  风险诊断方法的突破在于传导机理的深度解析。通过运用时空因果推断和网络分析模型,构建风险源识别和传导路径的风险诊断方法,解析外部冲击与内部因素的复杂作用机制,揭示风险传导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这一方法从根本上揭示“为何发生”的内在机理,推动风险治理从表象处理转向根源治理,为制定精准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学支撑。

  风险响应机制的创新体现在精准防范措施的制定。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决策系统,构建“国家-区域-产业-企业”一体化风险防范决策系,实现差异化策略推荐和动态优化配置,能够为不同层级、区域和产业主体量身定制应对方案。这套系统不仅回答了“如何应对”的操作性难题,实现了治理措施的精准投放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了整体治理效能。

  认知方式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监测模式从静态评估走向动态预警,诊断视角从表象处理走向根源治理,响应机制从统一施策走向精准定制。这些转变共同构成了绿色转型风险治理的现代化新范式,在这个范式中,数据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智慧的源泉;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治理理念革新的催化剂。

  大数据为科学统筹四大重要关系提供新思路

  推进绿色转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把握好若干重大关系。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为科学统筹这些关系提供了新的可能。

  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动态平衡。绿色转型是要在资源、生态、社会系统之间建立高水平动态平衡下的高质量发展,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动态平衡的精准调控。借助大数据构建的“资源-生态-社会”三维监测网络,可以实现风险指标的实时追踪和分钟级更新。通过建立智能预警机制,设置“红橙黄蓝”四色警戒线,当指标突破阈值时自动触发应急预案。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关键产业安全压力测试,可以提前识别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环节,为风险预防提供决策依据。这种数据驱动的治理模式,既避免了因循守旧导致的转型滞后,又防范了激进转型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重点在于实施差异化治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条件和转型基础差异显著,大数据支持下的空间精准治理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整合多源空间数据,可以将全国划分为优化转型区、重点转型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不同类型区,实施差别化的管控政策。建立基于数据测算的区域间利益补偿机制,通过精准的生态补偿和产业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资源型地区转型难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最具潜力的接续产业,设立专项转型基金予以重点培育。这种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既保证了全国转型的整体协调性,又充分考虑了各地区的特殊性。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核心在于把握转型节奏。绿色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统筹考虑短期承受能力和长期发展需要,大数据提供的时序分析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趋势分析,可以设置合理的阶段性目标,避免转型过程中的大起大落。构建转型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能够量化评估不同政策选项的经济社会影响,制定符合实际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基于数据监测的转型缓冲机制,对受影响严重的企业和地区给予精准帮扶,确保转型过程平稳有序。这种数据支撑的渐进式转型策略,既考虑了当前的承受能力,又兼顾了长远的发展需要。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根本在于实现协同发力。绿色转型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大数据搭建的协同治理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国家绿色转型大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基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绿色金融产品,能够形成精准参与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数据支撑的碳定价体系,可以让市场信号更好地引导绿色投资。通过构建政企数据共享平台,可以更精准地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形成良性互动。(白春光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