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马鞍山市雨山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雨山经开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昂扬姿态站上未来产业的风口。
雨山经开区以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为锚点,书写着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生动答卷。一座城区的奋进势头,也在这一连串变化中悄然换挡。
谋局:布好产业“整盘棋”
雨山区深谙“因地制宜”之道,在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将人工智能纳入六大未来产业的整体布局下,成立工作专班深耕细研,最终锁定视觉大模型这一潜力赛道。
雨山区作为马鞍山市主城区,毗邻南京,同属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经过多年发展,雨山区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和功能性材料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集群,集聚了泉峰汽车、新康达磁业等107家上下游企业。全市6所高校,其中5所坐落在此,汇聚宝武马钢、中钢矿院、中钢天源等央企总部。
伴随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智改数转”和科技创新意愿不断增强,催生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工业设计、产品质检、智慧管理等方面运用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的旺盛需求。
先手:打好要素“组合拳”
作为全区经济主战场,雨山经开区以“七未”项目攻坚理念为指引,打出要素保障“组合拳”,为雨山经开区未来产业铺就康庄大道。
雨山经开区党工委聚焦要素保障,坚持在“链”字上做文章,正在逐步构建未来产业生态圈。“2+N”母子基金体系火力全开,以10亿元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母基金和20亿元新兴产业母基金为牵引,联合省人工智能主题投资基金等设立8只子基金,为优质项目注入金融活水。
人才上,“订单式”培养精准发力。依托诗城英才“千里马”计划,每月开展科技人才对接会;与安徽工业大学等院校合作设立3个定向培养“订单班”,90名本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崭露头角,为产业发展储备智力动能。
跟随无人机的视角,可以清楚看到雨山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一轴两翼”布局徐徐展开。以采石河为轴,北部618亩起步区日趋完善,南部引领区规划筹建,聚焦模型训练与推理等领域,为产业发展预留广阔空间。
妙手:走好引资“精妙招”
融入长三角,产业对接是“当头炮”。小视科技的落户,成为雨山经开区产业招商的点睛之笔。
这家来自南京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企业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人工智能领域10余年。
当得知企业有股权融资与上市计划时,雨山区开启“往返跑”模式,量身定制招引方案,以清单化管理闭环落实企业诉求。在省、市的全力支持下,3亿元佳康视耀专项基金迅速设立——雨山区出资24%,争取省母基金出资25%,撬动社会资本出资51%,仅用两个半月便完成股权融资,为企业港股上市筑牢根基。这份诚意换来了坚定回应,小视科技将总部和上市主体落户雨山经开区。2025年1月,企业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正全力冲刺2025年底挂牌目标。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缩影。2025年上半年,雨山经开区成功招引国星宇航、星凡星启、开普云等重点企业3家,企业总数达31家,2024年产值达20.3亿元。截至目前,雨山经开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成功组建3只专项基金,建成星河空地云算一体化人工智能平台、立心通智智算中心、图灵·鹏银智算中心、鹏银数据全国结算中心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
落子:抓住场景“牛鼻子”
在整个城市层面,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雨山经开区围绕视觉大模型产业,抓住场景应用这个“牛鼻子”,汇聚近30家生态圈伙伴企业,编织起繁荣的产业网络。
首先是行业龙头带动。成功招引安徽宝信、小视科技等行业内领先企业入驻。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持续推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形成叠加和倍增的“乘数效应”。
其次是细化场景清单。根据《马鞍山市场景创新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场景机会、场景能力、场景案例等“三张清单”,重点推动视觉大模型在冶金行业等5大领域深度运用,支持重点企业参与场景能力的发布和应用推广。
融合创新多元应用。积极推进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优先满足本地落户及应用模型数据需求,并支持数据交易机构开展数据流通、交易。
站在新的起点,雨山经开区将紧盯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目标,培优创新生态,做强产业集群,争创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产业新高地,为马鞍山市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