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隧道建造打通数据孤岛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隧道建造打通数据孤岛

来源:经济日报2025-08-21 09:50

  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近日在郑州成立,标志着我国隧道建造进入数据化、智能化、规范化新阶段。

  我国隧道建造发展迅速,近5年来,年均建成隧道里程超4000公里,在建和在役隧道总规模居世界首位,为铁路、公路、地铁、水利、能源、国防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模遥遥领先的背后,是我国不断提升的隧道施工装备智能化水平。

  在施工方式上,盾构/TBM已成为隧道建造的主流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盾构/TBM法作为高度机械化的隧道施工方法,具有安全、优质、高效的特点。

  在盾构装备上,目前,我国已成为盾构/TBM装备全球最大生产国。2023年生产数量达661台,广泛应用于各类隧道建设。装备出口约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丰富的业绩和国际行业认可度。

  也要看到,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盾构/TBM隧道建造的数据化、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当前,隧道建造行业面临着数据挖掘技术分散、标准不统一、应用场景受限等诸多痛点。”中铁隧道局首席专家、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说。

  洪开荣介绍,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数据互联互通,打通“数据孤岛”,打造行业数智生态新范式。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伟告诉记者,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依托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本着“开放包容、互助互益、自愿加入”的原则,搭建社会共享平台,促进共同体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共赢。以数据共享为纽带,共同促进产教融合、产研融合、产用融合,技术创新攻关;共同优化资源配置,催生新业态、培育新模式,成为产业转型共同体。

  据了解,共同体成立后将聚焦三大核心任务:共建数据底座,构建行业统一数据中心,制定数据标准,推动全链条数据共享;协同技术攻关,联合攻克盾构/TBM核心算法,赋能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产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也与共同体同步发布。

  专家认为,隧道建设行业“绿色低碳、智能高效”趋势越发明显,随着新兴技术的深度赋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必将深入发展。

  “隧道施工经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像断层、溶洞等隐患,过去很难实时探测预报;如今有了隧道大模型赋能,某些应用场景的预报精准度已突破90%。”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李凤远说。

  中国中铁副总裁黄超表示,此次大模型的发布,将有力推动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由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决策转变,标志着隧道建造已经进入“AI+”时代。

  据了解,目前,“先锋·隧道大模型”已构建起贯穿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全生命周期场景+AI的数智互馈赋能技术体系新形态,并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等工程中完成了验证,实现隧道建造的安全、优质、高效、绿色。(齐 慧)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