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赋能有力防范洪涝风险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数字赋能有力防范洪涝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2025-08-21 09:50

  当前,第11号台风“杨柳”残余环流仍在影响贵州等地;我国东北、西南地区还将遭遇局地强降雨……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表示,尽管“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已结束,但我国仍处于主汛期,极端突发事件仍有可能发生,要落实落细各项防御措施,善始善终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暴雨洪水散发并发

  “七下八上”是一年中防汛形势最复杂、最严峻的时期。“刚刚过去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降雨依然维持两头多、中间少的趋势,吉林、山东、北京、河北、甘肃等北方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局地发生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姚文广介绍,我国主要江河共发生2次编号洪水,但有33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7条河流超保,22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台风登陆频繁,影响面广。“七下八上”期间共有3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1个。“韦帕”“竹节草”“杨柳”均两次登陆我国,先后影响太湖、浙闽、淮河、珠江、长江五大流域13个省份,给多地带来暴雨洪水。特别是“竹节草”一度停编24小时后再度登陆我国,造成太湖水位超警。

  汛情区域分化,洪水涨势迅猛。海河流域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滦河几乎同时出现洪水过程;黄河流域北洛河陕西吴旗站11小时水位上涨10.4米;7月27日全国有12条河流同时处于超历史洪水状态。与此同时,“七下八上”期间黄淮、江淮等地高温少雨,长江中下游、淮河等流域江河湖泊水位偏低,部分地区一度出现旱情。近期,旱区出现降雨过程,旱情已有较大程度缓解。

  “七下八上”防汛期过去后,全国雨水情将如何发展?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付静介绍,预计8月下旬,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北部和南部、华南、江南南部等地降水将偏多。其中东北大部、华北东部、西北东北部、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将偏多三成至六成。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可能将有1个至2个台风生成,其中有1个影响或登陆我国。

  付静提醒,9月份,东北南部、华北、西北东部、黄淮北部、西南南部、江南南部、华南等地降水将偏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将有10个至11个台风生成,其中有2个至3个将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

  科技支撑服务作用显著

  前瞻、及时、准确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水利部水文司司长刘志雨介绍,近年来,水利部全力补齐监测预警短板,加快建设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网、雨量站网和水文站网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不断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

  在迎战海河流域“25·7”区域性大洪水中,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和京津冀水文部门协同作战,精准捕捉大清河北支强降雨过程,为避免启用东淀蓄滞洪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防御第6号台风“韦帕”、第11号台风“杨柳”和8月上旬珠江流域中东部历史同期最强降雨过程期间,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部门强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耦合贯通应用,提前5天预报东江可能发生入汛以来最大洪水过程,干流博罗水文站洪峰流量预报误差仅为3%,为人员转移避险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

  现代化水文技术装备在应急监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志雨举例说,河北水文部门使用测流无人机、遥控无人船、测扫雷达等水文监测设备,提高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预报成果的精准度,开展“以测补报”1069测次,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

  “入汛至今,科技为防汛提供了‘前瞻、科学、精准、安全’的决策支撑。”付静说,一方面,发挥水利一号及组网卫星全天候、全天时优势,全面统筹调度卫星资源及无人机、高点视频,融合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和重点水利工程的精细化数字场景,建成了覆盖72类2600万水利对象数字孪生平台数据底座。每日完成气象预报与多源水利要素、社会经济等信息耦合分析,自动识别存在的主要风险,精准推送降雨区范围内病险水库、中小河流责任人等“一省一单”预警信息。另一方面,研发具有物理机理、多尺度级联融合的精细化短临降水预报模型、气象水文耦合模型和知识图谱,“七下八上”期间累计发布1502条河流17.1万站次的预报成果,滚动开展全国范围32.8万段数字河流的洪水预报。

  刘志雨称,面对可能发生的极端暴雨洪水,下一步,水利部将持续加强水旱灾害防御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突出精准测报和数字赋能,强化“四预”支撑服务。

  水工程综合效益持续发挥

  系统谋划科学调度,是发挥水工程综合减灾效益的关键。初步统计,“七下八上”期间,全国七大流域1388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调度运用,共拦蓄洪水146.5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避免人员转移106.18万人次。

  以应对海河流域暴雨洪水为例,7月下旬,海河流域发生强降雨,密云水库遭遇自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水,7月29日晚达到历史最高水位,水库大坝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在确保密云水库安全的同时,保障下游北京、河北、天津沿岸地区防洪安全?

  “我们强化流域统一调度指挥,与京津冀多轮会商,鉴于密云水库所在的北三河系河流互通、与永定河共用一个出海口等形势,确定了上游水库拦蓄、中游河道合理分泄、下游防潮闸赶潮提闸的策略,合理控制水库水位和河道流量,最大程度发挥了防洪工程体系防灾减灾效益。”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乔建华说,截至8月18日,密云水库水位已降至154.12米,入库流量为144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为281立方米每秒,防汛压力得到缓解。

  “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是防汛工作的关键。”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司长张文洁介绍,近年来,水利部聚焦工程领域“有病看不准”“超标准洪水应对难”等难点痛点问题,强化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在6月贵州南部强降雨过程中,通过探地雷达、地面瞬变电磁探测等多种方式,当地水利部门密切监测大坝工况,及时发现局部脱空区域,有效避免垮坝风险。

  “当前,我们正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目前全国已有1.1万座水库启动矩阵建设。”张文洁说,今年汛期,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水利部将针对水利工程特点,加快推进智能感知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安全底线。(吉蕾蕾)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年古镇摆起长街宴

  • 台风“麦德姆”在广东湛江登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