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文经济学丨从驱动到赋能 文化基因如何在经济土壤中生根结果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人文经济学丨从驱动到赋能 文化基因如何在经济土壤中生根结果

来源:光明网2025-08-20 17:36

人文经济学丨从驱动到赋能 文化基因如何在经济土壤中生根结果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促进人文与经济交融互生,光明网策划推出《人文经济学》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磅礴精神动力。

 

  作者:李红权 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放眼今日之中国,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文化作为深沉且持久的发展动力,正在从“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重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文化+科技蓬勃兴起,为中华文化的价值发现与产业共创提供了新的场景与契机。

  文化驱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经验依据

  在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中,文化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当·斯密和穆勒等均认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动机会受文化和价值因素的驱动,而非单纯出于利润(或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在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中,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如法律、政策)和非正式约束(如习俗、传统、信仰),二者共同塑造经济行为的边界。现代的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经济学也印证了经济人的决策行为带有文化的深刻烙印。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封装并传递了对社会群体功能至关重要的价值观信息,促进沟通并指导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经济主体,并促使经济主体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决策。

人文经济学丨从驱动到赋能 文化基因如何在经济土壤中生根结果

  2024年4月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的2024北京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唐仕凯介绍梅赛德斯—奔驰纯电G级越野车。回升向好的中国经济频频获得国际“信任票”。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人文精神以“崇德尚礼”为核心,构筑经济活动的伦理基石。“人无信不立”的价值共识如无形契约,促使商人诚信经营,以诚待客,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强市场参与者的合作意愿,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晋商票号“汇通天下”凭商誉行遍九州,老字号“童叟无欺”的坚守赢得世代信赖,这种文化孕育的诚信行为,使经济人跳出“囚徒困境”,在长期博弈中实现共赢,为市场秩序注入稳定剂。

  自然精神的“天人合一”观念,引导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轨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伦理,约束经济人摒弃杀鸡取卵的掠夺式开发;道法自然的智慧,对于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中医药“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有助于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实现稳定与发展的平衡。

  辩证精神的“执两用中”智慧,赋予经济主体应对变局的弹性。面对市场波动,“见几而作”的敏锐与“守正待时”的沉稳形成平衡,既避免盲目扩张的风险,又防止墨守成规的僵化。企业在传承与创新间找到支点,既守“匠心”又融科技,在周期更迭中行稳致远,彰显文化赋予的生存智慧。

  融会贯通精神的“兼收并蓄”理念,拓展经济网络的活力与边界。“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打破地域壁垒;商帮文化中“和气生财”的理念促成跨域合作;“择善而从”的开放态度让技术与经验如活水般流动。这种兼容并蓄使经济人跳出封闭循环,在文化交融中激活创新动能,形成不竭的发展活力。

人文经济学丨从驱动到赋能 文化基因如何在经济土壤中生根结果 

 2023年11月22日,装载集装箱的卡车行驶在温州港状元岙集装箱码头内。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在宏观层面,文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研究表明,一个地区传统商帮文化的活跃程度,与其当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历史悠久的商业精神与合作智慧,至今仍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本。此外,儒家文化所强调的诚信与仁爱,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引擎。同时,宗族网络作为一种高效的非正式制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信息流通,持续为区域出口贸易注入活力。

  在微观的企业层面,文化对公司治理和企业运营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植于血缘与地缘的宗族文化和商帮文化,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信任网络,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传统艺术的熏陶则能激发区域性的创新氛围,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另外,儒家文化也会深刻影响企业的运营,能够发挥降低市场风险、抑制投机行为、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环境责任、优化公司运营效率等多重积极效用。

  在微观的个体层面,居民的行为模式也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教育、投资乃至人力资本的积累,都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在储蓄习惯方面,为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以及履行对家族成员的责任,中国居民储蓄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在投资偏好上,受传统文化中稳健观念影响,中国居民在投资时更倾向于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如银行储蓄、债券等。

  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动能,充分挖掘并发扬其中所承载的宝贵价值与核心理念,将为培育高素质的现代经济主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需构建“传承有脉、内化于心、实践于行”的立体路径,促进文化基因在经济土壤中进一步生根结果。

人文经济学丨从驱动到赋能 文化基因如何在经济土壤中生根结果

  2025年6月26日,杭州西站中医药市集活动为往来旅客带来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图源中国新闻网

  文化与产业融合为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借助文化+科技,不仅让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承,也创造出新产业新需求。同时,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更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比如依托“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发展绿色经济,将中医药文化的理念转化为健康产业优势,让传统的中医药学在结合现代科技的过程中再次绽放光彩。

  教育与普及推广是文化内化的基础工程。应将“崇德尚礼”“敬业乐群”等文化精髓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书院式研学、非遗技艺传承等活动,让“诚信为本”“精益求精”的理念成为微观主体的行为自觉。同时,企业可借鉴“师徒制”传统培育工匠精神,使“执事敬”的职业伦理转化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竭动力。

  制度创新是文化落地的保障机制。按照“义利并举”的理念完善企业评价体系,将社会责任、绿色发展、诚信经营等理念内化于企业的运行制度规范中。同时,还可以借鉴“乡规民约”的治理智慧完善基层商业规范;以“无为而治”的精神优化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干预,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制度吸引力。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赵艳艳

人文经济学丨从驱动到赋能 文化基因如何在经济土壤中生根结果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25考研季科技类专业科普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