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庆祝中国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水务”)成立20周年暨纪录片《淮水长安》首映仪式在淮安举行。纪录片以细腻的镜头,记录了中国水务与淮安这座“运河之都”携手同行的历程,展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央地合作的生动实践与卓越成效,诠释了现代水务企业“兴水为民”的责任担当。
整片以“改革突围”“科技赋能”“民生守护”为脉络,将一个个平凡却动人的瞬间,编织成一幅温暖而厚重的画卷。冰天雪地中,淮安水司“刘军维护队”蹚着冰水抢修管道;智慧水务平台精准调度水网,让城市运行更高效;二次供水改造后,居民脸上绽放的笑容,成为最生动的“民生注脚”。
华东区域总部淮安水司的故事是中国水务推动优化管理、提升服务的一个缩影,是对“水润民心”的深刻诠释。它让人们看到,一座城的幸福感,往往藏在最细微的日常之中——在水龙头的清流里,在用水无忧的踏实感里。这份温度,不仅流淌在淮安的大街小巷,也正延伸至更遥远的山川原野。
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曾经的缺水困境一度制约着城乡发展。2022年,金寨水务牵头的金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启动,全面接管全县23个乡镇的供水服务,覆盖人口逾51万。这里的挑战,比地图上的距离更为曲折。地形险、管网复杂、人力不足的困难接踵而至。然而,金寨水务金水源水司营销部经理边磊和他的团队选择了迎难而上。初到金寨时,他们带着行军床和棉被住进乡镇水厂,以泡面充饥、以坚守为常态。每天步行三万多步摸排管网,夜里伏案绘制图纸,只为让每一次检修都能迅速找到关键位置。2024年夏季,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内涝、山体滑坡,供水主管网被冲毁。
边磊带队“逆水”而行,冒着塌方与落石,在最危险的地段抢修管道,完成200余处抢修任务,用责任和担当为数十万群众筑起用水的“生命防线”。在他的带领下,金寨的供水服务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从分区计量到管网改造,从智慧水务平台搭建到便民服务卡发放,他用一系列扎实的举措,让“有水喝”变为“喝好水”,让安全、洁净、稳定的供水触手可及。金寨的实践,是偏远山区农村供水体系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在江淮腹地的中皖水务,一位坚守了二十八年的水务人——方梅,用脚步丈量着民生的温度,用汗水润泽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自1997年加入寿县自来水公司以来,她始终以“为公司奉献,为群众服务”为信念,从钻进臭气熏天的水表箱抄表,到在营业所里调解棘手的纠纷,她用一双沾满泥渍的手,守护着每一份数据的精准、每一滴清泉的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她对自己的要求。面对用户的抱怨,她递上一杯热水、耐心倾听、细致解释;面对业务的复杂,她潜心钻研制度、优化流程;面对团队建设,她以身作则、倡导微笑服务,将“首问负责制”落到实处,让每一位群众的问题都能妥善解决。从基层抄表员到市人大代表,方梅的每一步都镌刻着踏实与坚韧,也折射着中皖水务人一以贯之的初心。
从淮安的智慧水务,到金寨的攻坚克难,再到中皖的坚守奉献,不同的地理坐标、相同的使命情怀,生动展现了中国水务二十年奋进征程的缩影。它们如奔腾不息的清流,汇聚成新时代民生保障的“大河”,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奔涌,在发展与幸福之间流淌。未来,中国水务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念和不竭的创新,延展水务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让每一座城因水而兴、每一个村因水而美,让清泉之润化作推动发展的澎湃动能,奔向更加壮阔的明天。(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