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15 09:27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观察当下、瞻望未来,世界看好中国。

  “展现惊人韧性”“实现超预期增长”,多家外媒这样评价我国今年上半年经济成就,一些机构上调预期。

  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叠加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何以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中国经济正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和潜力更加彰显。

  (一)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促进新消费,中国经济活力十足。

  上海,鲸鱼机器人成为消费增长新亮点。2024年销量达到100万套,出口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AI教育硬件出海的新标杆。

  山东青岛,海尔最新“AI之眼”系列黑科技,通过赋予家电“看得懂”的能力,让海尔智慧家庭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

  青海,以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契机,激活工业遗产价值,创新生态转化路径,深化产业跨界融合,推动工业旅游成为盐湖产业新磁极。

  …………

  市场“新宠”花样翻新。我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今年前4个月,我国消费品品种新增超过809万种,同比增长了40.4%。

  “游”在中国、“购”在中国、“食”在中国成为国际“新时尚”。有外媒评价:“外国游客在感受‘中国制造’高质量的同时,也在触摸中国发展脉搏。”

  从当初人们出国买电饭煲、马桶盖,到“带空箱子去中国”在社交平台成为热词,今天的中国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得益于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高质量供给被不断创造出来,持续满足着人们的需求。

  新供给,新在“无中生有”的原始创新,中国正加速从大规模生产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新在“有中出新”的迭代升级,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让传统产品引发新热潮;新在“破界出圈”的融合发展,赛场经济、首发经济、夜经济等不断塑造消费新场景。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高质量供给,释放新消费需求。这是我们“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的底气所在。

  (二)

  以高品质需求牵引高质量供给,中国经济潜力十足。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今天人民群众更加期待高品质生活,需求呈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顺应这一历史性变化,从“有啥用啥”转向“要啥有啥”,高品质需求成为产业升级的“指挥棒”,推动供给体系和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新需求倒逼生产方式革新。洗衣机能否同时洗不同衣物又互不干扰?一体三滚筒洗衣机由此问世而热销。夏天服装能否排汗又透气?速干衣由此风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催生私人订制、“小单快反”等柔性制造模式。

  新需求开辟产业新赛道。“体重管理年”遇上“轻食浪潮”,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低空消费兴起,打开低空经济万亿级产业想象空间。

  新需求催生商业新机遇。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走红,“工厂忙到停不下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动“IP经济”热度飙升,助力产业链踏上“风火轮”。

  …………

  从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到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从“两新”政策持续加力扩围,到真金白银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一系列政策举措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需求所向皆蓝海。中国经济正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传导链条,超大规模市场的成长性进一步增强。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绿色低碳转型等深入推进,市场还将不断扩容。

  今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满足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开拓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三)

  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中国经济动力十足。

  今天,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建立在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呈现“双向赋能”与“双向奔赴”的新特点。

  新供给与新需求“双向赋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纵深,新的有效供给不断创造出来,市场则以潮涌般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供需“双向赋能”,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新质生产力与新消费群体“双向奔赴”。传统产业“老树新枝”、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从无到有,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率大幅提升。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升级,新型消费极大拓展14亿多中国人的消费空间,14—35岁的青年群体约为4亿,形成最具规模效应和成长性的新型消费人口红利。新供给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新需求以新消费群体为主体,二者“双向奔赴”成就中国经济如大海般深广。

  以“五统一、一开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将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相互激荡,高质量供给与高品质需求形成共振效应,不仅筑牢我国经济的稳实基础,更绘就一个结构更优、韧性更强、潜能更大、活力更足的现代化经济图景。

  “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决胜“十四五”、阔步新征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干劲。

  (本报评论部 执笔:李拯、周珊珊、李铁林)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