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诗奇)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表示,越来越多数据产品或服务等形式进入流通交易市场,这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成果,也是数据市场孕育兴起的缩影。沈竹林用四个“更加”概括近年来数据市场的新变化。
制度规则更加明晰。2022年,《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印发,创造性作出了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构筑起“四梁八柱”。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相继推出了50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各地方也在大胆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个地方出台了数据条例,还有10个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也在积极探索,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数据供给更加充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达3328个,同比增长70%。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供给表现尤为亮眼,今年上半年,上架的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这些优质的数据供给也带动提高了各行业用数水平,解决了很多痛点问题。比如,某个地方的农商行充分运用社保等多源数据推出了“社保e贷”普惠金融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贷款融资难题,不良贷款率降到0.28%,自助办贷最快可以在5分钟之内完成。
市场生态更加丰富。国家数据局持续深入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带动更多主体投入到数据市场建设中来。据统计,中央企业新成立了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仅今年二季度,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增供需主体达到2600多家。同时,一批从事数据标注、治理、交易服务等业务的企业也在快速成长,一些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从无到有,逐渐向专业化领域拓深,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也在加快成立专业化团队,专门从事数据业务。
市场设施更加坚实。数据市场的“硬建设”和“软环境”加快推进,有力支撑了数据合规高效流通。“硬建设”方面,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积极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创新试点;“软环境”方面,积极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整合,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已经实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