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重庆这片山水环绕、江峡相拥的土地上,层峦叠嶂的地形有时让咫尺之距变成跋涉之途。面对直线距离与真实路程之间的鸿沟,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的服务团队选择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褶皱。
2024年至今,597次跋山涉水的上门服务,将“铁脚板”精神锻造成数字时代的服务金钥匙。当科技的光芒暂时照不进山坳,国寿人便将自己化作移动的服务站,让“一生守护”的承诺穿透云雾,抵达每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50公里泥泞路:6小时守护失效保单
数字化时代,保单续期扣费或许只是系统里的一行代码,但对于家住南川区农化村的皮奶奶而言,这个却是摆在眼前的烦心事。作为投保人的老伴因身故,账户无法扣费,独子在外地打工,皮奶奶自己腿脚不便,看着这失效的康宁终身保险保单,老人犯愁了。
得知这一情况后,中国人寿寿险南川区支公司柜面人员李晶立即安排了上门服务。
“今天这个天气,你们咋来了。”皮奶奶老人激动地说。
“这里路不好走,我们年轻人不怕,您走起来更恼火。”李晶说完,开始为老人做保单复效的相关信息采集。
返程时天色已暗,这一趟长达6小时的服务,崎岖奔波,却让国寿好服务在南川的农化村有了温度。
千米海拔间的奔赴:为老人领取生存金
清晨,中国人寿寿险奉节县支公司的柜面经理苏治兰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焦急地说:“您好,我妈妈的生存金取不出来,怎么办? ”
苏治兰一开始提议可通过视频指导客户母亲王阿姨手机办理领取。交谈中,了解到王阿姨操作智能手机较为困难,前几年因病下肢瘫痪残疾,行动不便,当即表示:“别着急,我们上门帮您妈妈办理。”
从中国人寿寿险奉节县支公司前往太和土家族乡石板村约100公里路,蜿蜒在层层叠叠的大山之间,海拔落差有1000米。
王阿姨坐在贴着“福”字窗户旁边的椅子上,见到苏治兰,高兴地笑起来。“要不是生病,我本来还想存着这笔生存金的。”
苏治兰通过中国人寿寿险APP,帮助王阿姨完善了个人信息,并办理了生存金领取。
临走前,细心的苏治兰还主动了解了王阿姨的就诊情况,准备回去后对照保单责任,看看是否满足理赔条件,以便主动提供理赔服务,解决老人家的难题。
三赴乡镇:只为50元理赔承诺
一笔50元理赔款,因一个失效的电话号码和错误的银行账户,这笔赔款沉睡十年。尽管金额虽小,但中国人寿始终未放弃寻找被保险人。
去年,中国人寿寿险荣昌区支公司理赔调查人员张贤麟驱车22公里来到荣昌仁义镇,却得知82岁的被保险人黄奶奶早已搬离原住址。在派出所,工作人员翻遍户籍档案,终于找到两条线索:老人可能在女儿家,也可能租住在别处。
张贤麟第二次出发,直奔22公里外的黄金坡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证实黄奶奶确实住在女儿家,但预留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眼看线索又要中断,调查人员没有放弃,他们决定挨家挨户走访。在荣昌黄金坡社区安置区6号楼,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正在晒太阳的黄奶奶。
“我自己都忘了这事呢,居然你们还记得。”当工作人员说明来意,黄奶奶既惊讶又感动。
“50元确实不多,但这是您保单的承诺,我们就一定要兑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说。这场历时十年的理赔,往返近百公里,最终画上圆满句号。
不管是跨越千米落差的跋涉,还是穿越十年光阴的追寻,都在诉说着科技无法替代的人文坚守。正如长江水终将穿越三峡奔向大海,国寿人的脚步永远朝着需要温暖的方向。当城市的霓虹与山乡的星火在服务承诺中相遇,那些泥泞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便成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服务印记——不是用代码编织的完美程序,而是以真心书写的民生故事。(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