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金昱希)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接连出台、持续发力,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支持科技创新。
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金融与科技加快“双向奔赴”,进一步夯实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根基。近日,记者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走进陕西省西安市多家银行与科技企业的工厂、生产车间、实验室进行调研,实地了解金融活水如何“灌溉”科技产业重点领域,助推科技金融成果“可感”“可知”更“可及”。
一场“及时雨” 助推科创种子破土而出
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不确定性与长周期的特征,使得科技创新活动高度依赖资金的持续支持、跨周期配置与风险分担功能。然而,部分成长期科技企业虽然掌握着先进技术,但是规模小、流动性不足,在传统的金融评价体系下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
陕西飞宇科技商贸有限公司(下称“飞宇科技”)便曾面临着这样的难题。2019年,刘鑫创办飞宇科技,主营特种车辆的研发制造。“2021年,救护车车辆改装市场需求暴增,流动资金无法满足订单的生产交付。我们跑了不少银行,由于急需垫资采购配件,贷款审批金额都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刘鑫回忆道。
图为飞宇科技改装的救护车内景。光明网记者 金昱希 摄
北京银行西安分行得知情况后,快速响应对接,在认真调研考察后,通过北京银行针对初创期科创企业设计的专属产品“科创e贷”,利用数字系统线上预审模型高效测额、快速放款,运用科技型企业专属评价标准,精准评估企业属性,便捷有效地提供融资服务,迅速为其发放了300万元纯信用线上贷款,成功化解企业资金困境。
这场供需对接的“及时雨”,有力助推了企业创新与发展。“不少专精特新企业从财务报表上看是亏损的,按照银行传统授信逻辑,它们无法获得贷款。因此,我们开展科技信贷业务必须转变思维,不能单看企业的财务数据。” 北京银行西安分行科技金融部(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张蓓总结道。目前,飞宇科技已经成长为掌握15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预计2025年末营业收入可达6000万元。
一笔“专精特新企业贷” 助力科技企业拔节生长
走进西安中科光电精密工程有限公司(下称“西安中科光电”)的车间,一台台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演示焊接作业。
在船舶制造、重工机械等离散制造领域,传统机器人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误差的复杂工况,应用受限。针对这一行业难题,西安中科光电提出了具身智能解决方案——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看见世界,实现不依赖大数据训练的自主决策。
图为西安中科光电全资子公司仝人智能研制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进行演示。光明网记者 金昱希 摄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创新的焦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纳入国家战略部署,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实现商业化落地。西安中科光电同样处于产品放量的关键阶段,“从2022年开始,公司的营收翻倍增长,对资金需求量也持续增长。”财务总监张媛媛说。
长安银行西安灞桥区支行在走访中发现了西安中科光电的资金需求。在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市场前景后,该支行为其推荐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专精特新企业贷”产品。张媛媛介绍,“科技型企业大多都是轻资产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可抵押的房产。经过一轮轮沟通,长安银行最终决定以信用方式为我们提供800万元贷款。”
服务西安中科光电是金融力量助推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需求,金融机构的服务边界被不断拓展。
图为临床团队正在调试设备TaiChiRT。受访者供图
作为陕西省上市后备A档企业,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医集团”)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实现全球化发展。了解到企业上市计划后,民生银行充分发挥集团优势,联合附属机构民银国际,积极分析研判企业诉求,为其定制了涵盖涉外账户开立、外管备案等咨询服务,股权投资撮合、境外上市路演、产业资源对接等组合金融服务。“民生银行在我们上市的关键阶段,不断为我们出谋划策、整合资源,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大医集团副总裁杨斌表示。
一家硬科技支行 厚植科技发展创新沃土
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应用,再到市场开拓、产生效益和投资回报,科创企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全过程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
2022年6月,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支持下,全国首家以硬科技命名的专业支行——浦发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硬科技支行(下称“硬科技支行”)应需而生。作为创新“试验田”,这家支行重点关注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微硬科技企业,以错位竞争探索金融创新支持科技领域良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去年,硬科技支行与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因诺科技”)展开合作。这家以智能自主飞行器为主要产品形态的企业将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入能源巡检、智慧城市等场景。以油气管道巡检为例,目前,因诺科技已有185台机库、142架无人机在该场景投入使用,纯无人值守机库覆盖管道里程超4000 公里,效率较人工提升26倍,异常识别准确率超95%。
图为因诺科技研发生产的无人机正在机库中。光明网记者 金昱希 摄
因诺科技财务负责人梁孟琳介绍,根据公司经营情况,硬科技支行通过专精特新“小巨人”贷款产品为公司授信5000万元,并配套离岸直贷、银承、信用证等业务服务,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
从因诺科技出发,更多硬科技企业正向“新”而行。截至2024年末,硬科技支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亿元,科技贷款的规模和户数占支行全部贷款比例均超过95%。
伴随一批批科技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加速成长,金融力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近日联合下发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重点支持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创新政策。这进一步明确了西安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也为这片底蕴深厚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赋予了新使命、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