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由中建二局承建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新建T3航站楼项目日前正式投入运营。该航站楼项目于2022年启动,投运“扩容”后的西宁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和货邮12万吨的保障需求,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T3航站楼的设计紧紧围绕“中华水塔,三江溯源”这一独特地理特质展开。从航站楼外部整体来看,曲面波浪屋面似灵动的水波,层层舒展;蓝绿色幕墙模拟水流,波光粼粼。水滴穹顶与“支流”般错落有致的立柱呼应,生动营造出“水塔”意象;进入航站楼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红黄蓝三个流畅曲线巧妙组合而成的、极具青海特色的标识雕塑。这三条色彩鲜明的曲线象征着“长江、黄河、澜沧江”,共同勾勒出“三江源”的图景。雕塑正上方的天窗外观设计宛如一颗璀璨钻石,寓意着高原蓝天的“青海之钻”。天窗设计充分考虑了青海的日照资源,具备节能功效。
航站楼内部地面精心嵌入三江水系图,三条指廊对应三江并饰以流域地貌浮雕,雪山背景墙以及三江源水样装置,安检设计则提取青海当地的“丁香花纹样”的景观特色,让旅客在行走间领略三江流域的独特风貌。
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针对青藏高原极度冻融、极端温差的严苛环境,坚持“科技赋能、生态优先”,攻克高原冻胀—热融双重破坏难题,经高原极端大风、强暴雨及低温冰冻实际检验,系统实现零渗漏、零变形、零冰堵,达到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一级、防雷等级二级的技术目标。
从“小而精”的T1航站楼、“中而全”的T2航站楼,到“大而强”的T3航站楼,在规模维度上实现了大跨度飞跃,建筑面积、旅客及货邮吞吐量、功能布局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量级突破。
就建筑面积而言,T1、T2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而T3航站楼则以15.8万平方米的庞大体量,实现了总面积翻倍式增长。在旅客及货邮吞吐量方面,以2024年数据为参照,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约702.6万人次,而T3航站楼设计年旅客保障能力为1600万人次。
在功能布局上,T3航站楼同样进行了全面升级。相较于T1、T2航站楼相对单一的结构,T3航站楼采用“W”形平面设计,由中心区及三条指廊构成,机位数量大幅增加,能够满足宽体客机全品类的停靠需求。T3航站楼的保障能力是T2航站楼的4倍多,能够轻松保障1600万人次的年旅客流量。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新建T3航站楼作为青海省“十四五”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契合青海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将在“十五五”期间持续释放能量,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搭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高效枢纽平台,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与共同繁荣。(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