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促进人文与经济交融互生,光明网策划推出《人文经济学》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磅礴精神动力。
作者:杨城新 浙江省委党校“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夏日的始丰街道安科村妇儿驿站里,一群孩子正将白围巾扎成花朵形状,浸入靛蓝染缸。随着布匹在风中展开,蓝白相间的纹路如水墨般晕染,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原来老祖宗的手艺这么酷!”这场由天台县妇联主办的“和合童行·暑期奇遇记”活动,把非遗扎染变成暑期课堂,也让“和合共生”的古老哲学悄然渗入新一代的心田。
在浙江天台县,这样的场景并非孤例。当不少地区苦于“文化资源难转化”时,这座浙东小城却凭借寒山拾得传说中的“和合文化”,蹚出一条人文经济学实践新路:让典籍里的思想火花落地为可体验的婚俗、可品尝的宴席、可调解纠纷的机制,最终转化为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和合天下·心归天台始丰湖夜游 图源网络
文旅新玩法:当济公“遇上”激光水幕
2024年春节,始丰湖的夜色被一艘游船点亮。全国首部和合文化主题行浸式夜游《心归天台》试运营首周,千余名游客乘船穿梭于激光水幕与实景歌舞中,跟随济公的故事沉浸式体验“八大篇章”。50分钟的航程里,《心归·和合》篇章的巨幅投影将寒山拾得形象化作漫天星光,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船在画中游”的奇幻时刻。
“文旅产品最怕‘有说头、没看头’!”当地干部点出关键。该项目以“科技嫁接文化”破题:游客不坐船也能沿湖观赏演出,而演出收入的30%直接反哺周边民宿与餐饮。试运营八天,带动赭溪老街等街区夜间消费额环比增长47%。
同样的创新也发生在街头镇。走进白墙黛瓦的“侨家小院”,海外游子正体验手绘和合二仙团扇。这个耗资60万元打造的侨乡文化空间,把寒山传说、非遗道情融入六大功能区,去年吸引330余位侨胞参与活动。更妙的是衍生设计——围绕农产品特色量身定制IP形象,推出水糕墩墩、街头小子、寒山子等街头特色IP,协助打造黄茶、黄精、年糕等特产与街头文化融合的“糕乐街·反卷下午茶”等文创爆款,让“土特产”和着乡土人文的特色风情焕发“金效益”。
街头镇举办街头古街文化节 图源潮新闻
古街变形记:从青石板到“青春IP”
“以前的古街是天台通往金华的要道,后来变冷清了。现在,周末人挤得走不动!”街头镇街一村书记陈新华指着街头镇街一村1500米的石板路感慨地说。2023年3月,“寒山集·IN街头”活动让这里彻底翻红:银饰錾刻摊位前排起长队,年轻人拿着“飞行地图”闯关打卡,40名孩子在研学课堂里学做糕粘。
古街重生的秘密藏在三块牌子里:一是借助“和合街区共富工坊”,通过培训村民制作剪纸、捏糕花等非遗工坊手工艺品,现场直售带动家门口就业;二是引进青年创业团队入驻老宅,将天台特色的饺饼筒店改造为国潮点心铺;三是“侨助工坊”采用“侨订单+农户”模式,帮助旗南村的黄精产品年销万斤。
后岸村更是上演了“逆袭传奇”。昔日的采石村依托“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出128家梯度化民宿,从高端“隐泉”到80元包吃住的农家乐,满足不同客群需求。“现在订房得提前半年!”老板娘俞彩萍笑道。2023年全村旅游收入突破8000万元,石文化街的糕粘店节假日日均卖出2000个点心。而今天,后岸村联合周边各村引入艺术文创、乡村音乐、周末市集等业态,建设后岸美术馆、黄茶文化空间、青创展销空间等项目,开发“潮人出没”“诗空对话”等7个“新奇特”打卡地,形成“白天节庆+夜间市集”全时段消费链,实现重大节日单日客流破万人次。青年艺术家实施“艺术+”工程,凭借后岸艺术部落与美术馆的主阵地优势,举办“寒山聚艺”“艺绘天台”“山海神游”等专场活动6期,展出油画200多幅,吸引超2万名游客打卡。
图为一根藤艺术馆 图源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产业新物种:一根藤蔓爬出千万产值
在和合文化创意街区,“拾得坊”展厅里的景象令人称奇:300多件榫卯结构的“一根藤”家居品,将天台山草木灵气凝于方寸之间。这项曾濒临失传的技艺,如今通过文创设计重生为茶柜、屏风,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在天台,非遗与产业的“化学反应”正在不断加速,比如刘存昶大师设计的“和合宴”,以面塑《和合二仙》为宴眼,让高端餐饮嫁接民俗美学;侨企共建的数千亩药材基地,带动雷溪村铁皮石斛种植户增收20%,天台结对帮扶单位浙江省委党校协助打造张家桐黄茶基地、金满坑百亩黄茶基地等融合示范点,缔造了新的林下经济;天台山下的《小李白走诗路》课程带孩子重走唐诗之路,7条主题线路年接待学生3万人次,省委党校援建的黄茶记忆馆、黄茶生活馆、黄茶文化馆,全方位展示天台茶文化、茶历史,让广大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黄茶、黄茶文化、历史人文、科学研究等,成为研学爆款。
浙江省中小学生在游览和合博物馆 图源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治理新公式:调解团巧解“千千结”
“十几户人争祖屋中堂,眼看要打起来……”雷峰乡的村干部回忆一场建房纠纷时仍心有余悸。转机来自乡贤调解团——4小时“板凳会议”后,双方各退一步:邻里让出空间给新房搭楼梯,建房者放弃祖屋诉求。
在天台,这类故事已成日常。依托“和合善治”理念,当地构建起独特的社会治理公式:用1张板凳和N种身份化解纠纷,白鹤镇的调解团融合律师、侨胞、老党员等,用土话讲法理,2023年化解纠纷1200余起;用1个应用和 1600个摊位消除烦恼,通过“摊省心”APP为流动摊贩智能匹配点位,饭团摊主陆玉芹笑言:“手机点一点,再也不和城管躲猫猫”……这些硬成绩背后,是“和合基因”已嵌入治理毛细血管。
当文化不再供奉于神坛,而流淌在婚书上的鎏金字、民宿主的收款码、调解成功的握手瞬间时,人文精神便成了可感、可售、可富民的活态基因。2023年,仅街头镇就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0万元,印证了“文化资本”撬动共富的澎湃动能。
天台的启示在于,人文经济学不是书斋理论,而是让典籍中的智慧,最终落笔于百姓笑脸上的生活诗学。正如始丰湖夜游终章的那句唱词:“心归处,既是青山,亦是人间。”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赵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