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深入宣传我国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亮点成就,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专家谈》系列专家解读稿件。
本期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刘悦、苑生龙两位专家,阐释《“韧性发力 质效双升” 上半年我国对外经济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 刘悦 苑生龙
2025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对外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特别是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市场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背景下,我国外贸总体运行稳中有进,双向投资质量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合作取得新成效。综合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有效克服外部不利挑战,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
从贸易方面看,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2.9%,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我国出口同比增长7.2%,超出市场预期;从利用外资看,1-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81.9亿元人民币,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从境外投资看,我国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的598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总额616亿美元,增长2.3%。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同比增长了20.8%。此外,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完成承包工程及新签合同数量亦实现较快增长。
2025年6月24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经济开发区一家电子元器件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赶制出口的电子订单产品。(许昌亮摄/光明图片)
上半年数据显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对外经济领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交出了韧性发力、质效双升的亮眼成绩单,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是外贸韧性显著加强。尽管上半年我国在外贸领域面临的挑战激增,外部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加大,但我国外贸数据始终保持稳定向好,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冲击能力。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4.5%,较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及进口数据同步实现增长并且增速提升,显示我国外贸的阶段性向好态势正在进一步巩固。
二是外贸外资质量结构显著优化。上半年数据显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机床、船舶等高端装备出口增速超过20%,仪器仪表增长14.7%;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出口增长了12.7%。与此同时,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也实现进一步优化,今年1-5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4亿元人民币,占比超过30%。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等行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均超过20%。
7月2日,中外嘉宾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体验区观看全智能咖啡机器人。7月2日至5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示着数字金融、网络安全、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场景、创新技术及产品 , 吸引众多中外嘉宾前来参观体验。(陈晓根摄/光明图片)
三是市场多元平衡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除美国外,上半年我国对欧盟、东盟、韩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总值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5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51.8%。截至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11万列,有效联通了128个中国城市和229个欧洲城市的贸易往来。在积极扩大出口同时,我国自共建国家进口规模也在持续扩大,特别是上半年我国自金砖国家进口的印刷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附件,以及橡胶、塑料等制品均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看,上半年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成果亮眼,综合表现超出市场预期,这既得益于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的有效助推,也受益于我国完备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带来的市场适配能力,更是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客观写照。这样的成绩,也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为下半年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注意到,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挑战持续存在,特别是当前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关税博弈仍在演进当中,对我外贸、外资稳定增长仍可能产生不利外溢影响。此外,世界经济动能走弱、抢出口拉动作用转向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也将对下半年我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对此,应积极从稳存量、扩增量、控变量三个方面发力,以深化制度型开放为抓手持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扩大外贸外资“朋友圈”。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抢抓人工智能及绿色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市场机遇。完善风险识别预警与防控保障体系,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市场冲击应变能力与稳定供应链能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通有无,消减分歧增进共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中国稳定力量。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张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