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深入宣传我国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亮点成就,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专家谈》系列专家解读稿件。
本期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刘雪燕、成卓、靳睿、沙学康四位专家,阐释《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四稳”优势凸显政策需做好“四个强化”》。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刘雪燕 成卓 靳睿 沙学康
今年以来,面对冲击陡然增多、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内外部环境,以我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力,有效保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了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稳中向新。建议下半年做好四方面政策强化,进一步提高政策温度、政策精度、政策速度和政策透明度,让各类主体知道政策、理解政策、参与政策,各级政府能用政策、会用政策、慎用政策,确保政策效果持续有效释放,推动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四稳”特征
面对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跌宕起伏的外部冲击,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性超出预期。
一是总体指标稳定增长。在美国滥施关税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转弱,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5个百分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6个月,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4%、5.0%和7.2%,特别是4-6月出口仍保持平均7.6%的较高增速,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增速高于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延续了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二是增长动力稳定转换。首先,经济继续向新向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截至3月底,全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火电,达到57.3%。一季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首次超过40%。其次,消费升级和投资补短板趋势持续。1-5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上半年限额以上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11.3%、22.2%。1-5月,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6%。
2025年7月23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陇镇双潭湖“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依托江南水乡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清洁能源项目,将光伏产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协同增效,助力节能减排,让当地更多的乡村和企业实现能源转型、绿色发展,助力经济发展。(方东旭摄/光明图片)
三是收入效益稳定改善。首先,前5个月,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好转,收入结构持续改善,税收收入替代非税收入成为主要拉动项。第二,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4%,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5.7%,转移净收入增长5.6%。第三,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达到1656亿美元,较上年底提高18.2亿美元。截至6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连续6个月增长,达到33174亿美元,连续19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四是政策效应稳定释放。首先,“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和22.9%,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其次,“两重”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
二、建议宏观调控做好“四个强化”
展望后半年,建议宏观调控要抓住当前经济运行、社会预期较为平稳的窗口期,提前谋划一批增量政策,确保政策效果能够持续有效释放,推动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强财政货币支撑。一是加大财政政策牵引带动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两重”项目落地和“两新”扩围的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性金融工具力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特别国债”的合力。二是加大货币政策支持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并适当放宽工具实施条件,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构建常态化协调机制,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避免政策碎片化。
强增量接续。一是“两重”强落地。进一步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领域,明确能源、交通、新基建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具体方向。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确保项目预期收益率与项目风险匹配。二是“两新”强扩围。试点发放文旅、养老、健康、教育服务消费补贴,在现有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划拨专项额度用于发放文旅、养老、健康、教育服务消费补贴。探索“补贴+金融”联动模式,允许地方将消费补贴与消费信贷结合,提高政策乘数。
2025年7月22日,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石岛新港口岸,满载跨境电商货物的“华东明珠8号”等多艘货轮紧张有序地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近日,荣成市首趟亚欧班列在石岛管理区石岛新港顺利通行,标志着荣成市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物流通道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联通亚欧的全新物流纽带,该趟班列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强荣成与中亚、欧洲地区的经贸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李信君摄/光明图片)
强长期潜力。一是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设立传统产业升级专项基金,支持企业与高校设立联合创新平台开展延链、强链、增值攻关。二是促进新兴行业快速成长。设立未来产业孵化基金,对初创企业给予研发费用抵扣政策支持。设立未来产业试验区,向入驻企业提供租金减免、水电费补贴、工资补贴等。
强制度创新。一是深化大省要素市场化改革,激活资源效率。土地制度方面,推广“混合用地”模式,允许工业、研发、商服用地功能混合,解决新兴产业、空间需求碎片化问题。人才制度方面,实行高端人才税收优惠,对硬科技企业核心人才提供所得税优惠。二是政策更多倾斜。强化经济大省的土地、能源、环境、数据等要素保障,扩大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在经济大省率先试点扩大服务业开放,在医疗、电信等影响力大、示范效应强的重点领域推动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张诗奇